我小时候,假如今年湖菱的卖得快,价格又卖得好,菱的收益不错的话。村民们就会商量,在过年前,派几个人手出门,专门到外地去谈生意租水面,议分成,订约议。
村上人,曾经到长兴的虹桥、塘北的太湖边、东乡的平望、吴江、桐乡以及德清等地,租漾荡去种菱蔓滩。
我们这儿派出人手,负责在租的水面上,种上种菱蔓苗,还负责管理,以及防病治虫。一旦到了菱蔓开枝散叶,繁殖旺季,或开菱花了,我们这儿就会派几个身体健康的有经验的中老年人,去看护菱蔓滩,去喷药治虫,防止病虫害,或在菱滩边广浸柏油球,防草鱼鲫鱼等觅食时,损坏碰断菱蔓苗。通常看护菱滩的人,一直要看护到收获的时候,摘菱完毕那一天,才能和大家一起返乡回家。
收获那天,两个地方都会派出人手,大家一起合伙采摘菱角,一般三七开来分成。我们这儿提供了种菱、种植、管理,所以我们得大头,分到七成菱;当地人只提供了水面,没有具体参与治理养护菱滩,付出得少,所以通常只得三成左右的菱。
分菱时,受益双方的村民都会在现场参与分配,大家忙这忙那,非常热闹。
装满菱角的船并排停放在一起。为了快捷,通常用大菱篰来分收成的。先由两方各派出负责人在现场监督,随后由一方派出的一个人用菱耗爬菱,装入扦步,把菱倒入菱篰中,菱堆高了,露峰了,然后由另一方的人用一块木板刮平菱峰,就这你三篰,他七篰,按年关时的协议来分配,一直分到分完为止。尽管菱角数量很多,装了好多船,但从不喜欢用秤杆来秤菱的。
老菱分好了,最后,就在当地的一户农家里,大家开开心心一起吃一顿大集体菱肉饭。好聚好散,烧几锅熟老菱,炒几十碗嫩菱肉碗,烧点当地土菜,吃餐庆祝河菱丰收饭。喜欢喝酒的,会咪点米酒或白酒,共同分享一下这一年丰收的喜悦。人们喝了点酒后,会浪漫,很高兴,就会唱家乡的老山歌、民间小调,唱几首菱谣。那天会唱山歌小曲的人最吃香,广受大家的欢迎。听了山歌的年轻人就会在回家的路上,请教长辈并学唱山歌。所以我们这儿的老老少少,从小就耳濡目染,几何人人会哼唱几首老山歌,会说好多个菱谜语。
吃完集体大餐后,我们这儿外出采菱的村民便与客乡人挥手告别,载着收获的菱角,互相轮班摇船回家。
一路上或摇船,或者挂起桅杆,扬起风帆赶路。路途上,空闲的人,大家就会说说笑笑,开开玩笑,还会一起唱老山歌,老菱谣,或者一起编唱《乱山歌》。
回头想想,我真敬佩村民的聪明、勇敢和勤劳,四十几年前,计划经济时代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远走它乡租水面,谈生意,追求菱业经济最大化。共享湖菱,分享收成。
附 湖州老谜子
1.阿婆啦门前一盘桥,
走过十个小强盗,
个个戴凉帽。
2.阿婆啦门前一只碗,
三日三夜落不满。
3.阿婆啦门口一只瓮,
朝朝夜夜讨茶吃。
4.一枝毛竹四个结,
十二只丫枝三百六十只叶。
5.日里西舍西舍,
夜头茅草盖屋。
6.望去一个大肚皮阿嫂,
走过去看看,是一棵草。
7.叶子象盘车,
开么开朵乌白花,
结么结只犀牛角。
8.一棵草,
水中漂。
开银花,
结元宝。
9.模样像元宝,
角儿两头翘,
硬皮包白肉,
要吃水里找。
10.一根草,
河边绕,
水上开白花,
水下结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