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启蒙要早,3岁左右就要开始有意识地将英文启蒙和数感启蒙结合在一起,用英文数数、做玩具小汽车分配加减法,数电梯层数等等。
数学好的孩子,得益于这些启蒙训练,真正打好了数感基础,理解数字的底层逻辑,此后的加减乘除运算几乎没怎么费力就学会了。
一开拓思维和数学的视野,“小脑袋变灵光了”。
虽然没有超前学过一天课本,但有一说一,在家庭教育能够及时跟进的情况下,孩子上小学后,数学成绩不会太差,甚至还会学得很轻松。
家长交流数学启蒙的时候,内容经常围绕着知识点、进度、资源等方面展开,几乎很少有人提到“习惯”和“规范”的重要性。
比如,写竖式的习惯,用直尺的习惯等等。
实际上,低年级在习惯规范上,反复强调,做数学题的正确率也会明显提高。
这些规范总结下来主要有三点:
书写规范
思考规范
整理规范
01、书写规范,正确率关键
这次停学,很多作业需要在家里完成,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作业本尊。老母亲肯定要跟着操心,但我发现,就算检查得再仔细,孩子也会有很多次的作业要发回来重写。
大家也能发现,大多数都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没有用直尺、占格不对等等,老母亲们陪娃自学很容易没关注到。
竖式的规范性:数位对齐,横线与本子上的线对齐。
一年级的竖式很简单,数位较少,而到了高年级多位数加法乘法出现后,数位不对齐很容易计算错误。
051补写单位:不要以为得数正确就大功告成,在应用题中,单位名称正确才能确保思考路径的正确,否则得出的答案可能会出现与问题不符的情况。
用直尺作答:为后续解题画图做准备,特别是几何题目,不用直尺画图容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画虚线:考验孩子是否读题,能否做到按题目要求作答。
简而言之就是——数学题,结果正确很重要,但过程同样很重要。
即使是草稿纸,也不能乱写乱画,写的规范思路才更清晰。
我建议大家陪娃的时候也要做到抓结果,也抓规范,早早养成用直尺画横线、数位对齐、仔细读题按题目要求书写的习惯,后期便不用花大力气纠正。
02、思考习惯规范,提升学习效率
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孩子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所以复杂的应用题可能会学起来比较吃力。
这是正常现象,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把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我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
“儿童的学习都是通过活动完成的,知识起源于孩子与世界之间的活动。”
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大家可以在动手操作方面下功夫,也就是帮他们梳理思考的过程。
做数学小报
学校每周都会要求做数学小报,把学过的知识点在纸上画出来,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问题和线条作注解,更有利于孩子提纲挈领的理解。
画图解题
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用画图的方式做桥梁很高效。
举个例子,数学中有个知识点叫“间隔问题”,最典型的是锯木头问题。
比如锯一次木头需要5分钟,那么锯3段木头需要几分钟此类的题目。
刚接触时孩子还小,不太理解,我就用画图的方式帮他想象间隔的原理,多在纸上画草图,锯一次会出现2段木头,那么需要3段木头就是锯2次,也就是5×2=10分钟,孩子就会慢慢在头脑中形成操作的概念。
先用图形画思考过程,慢慢再转变成用数字和文字写思考过程。
PS:网上有一类教辅练习册,叫《图解应用题》,有需要的妈妈可以从一年级买起,让孩子形成画图的习惯。
这样以后做分配、比较类的题目,也会用到画图和画线段的方法,学会了方法,孩子再做题就能自己拿起笔画图。
03
整理规范,制胜一击
前几天的文章中,我提到“学习习惯映射的是生活习惯。”在数学科目上这一点体现得特别明显。
上了小学之后,老师告诉同学们,最重要的提升数学成绩的方法就是“消灭错题”。
图片
所以整理错题集要变成习惯,把不理解的知识点和错误的题目及时补缺,非常重要!
我正是用这样的方法,让言言养成了有问题及时解决的好习惯。临近期末,大家也可以翻翻看之前的试卷,整理出一套“定制错题集”,刷错题有时比做新题奏效。
最后我总结一下这超有用的三条数学学习规范:
书写规范
思考规范
整理规范
别看说起来简单,但对于在家陪娃自学的妈妈来说非常重要。
无论走哪条路线,最终我们都会回归到学校的教育体系,提早准备,提前练习,让孩子更适应学校教育方式,才会让数学学习事半功倍。
特别是娃还没上学的姐妹们,更是建议现在就行动起来。习惯养成,永远不嫌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