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快去帮忙拿水来,给你叔叔他们泡茶喝”
我的第一杯茶
小时候,家里来客人了,第一件事,就是奉茶.现在长大了如果我在家,还是会听到这句话,也形成了我一个习惯,客来都首先会泡茶,或者奉一杯水.以示欢迎.小时候只会图热闹,但是却会把水拿过去后,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大人们简单的抓一把“茶”然后放进一个白瓷的大壶里.过一会儿倒进肉粉色的的瓷茶碗中,顺着一股一股的热气儿,满屋子瞬间就清香四溢.然后就努力的揉揉小鼻子,再深深的吸着香气.那时候的我也捞不到喝茶,好像那是独有的像酒一样的只有大人才可以吗喝的东西.其实我也喝过几口,总觉得有点苦涩和乍舌,但是茉莉花香很诱人.不过好像我闻到那一股股茉莉的香气也似乎就心满意足了.
“来,喝杯茶”
我的第二杯茶
是在这样一句暖暖的问候中开始的.那是在我初入社会工作时,跟着领导约了客户一起在一个茶楼里喝茶,那一次的茶香竟然让我迷恋,是那种甜甜的幽幽的青草的芳香.喝下后又甜甜的,总之那个香味,实在特别又诱人.老板娘说,这是“铁观音”再慢慢的就是“西湖龙井”“崂山绿茶”是我在那段时间最常喝到的茶,但是我自己却并不会去喝茶,会跟着时尚去喝咖啡和奶茶
“师父在茶室等你.走.我带你过去”
小师父慢慢的说着慢慢的将我引进二楼茶室.脱掉鞋子.进门就是榻榻米.干净明亮的空间.再往里一探头.师父伸着手说.小韩来啦.快来.快过来坐.于是那个下午.我喝了一下午的普洱茶.和师父聊了一下午像是有聊不完的话.心情得到了足够的放松.更有一种难得的安宁之感.一种形容不出的静好.
这是我的第三杯茶
第四杯茶.
我开始了主动想去学习喝茶.应酬客户.朋友聚会.不再去打卡拔草各种网红咖啡店.而是主动召唤说我们去喝茶.换着不同的茶馆去体验.接触最多的是家清哥哥那里的白茶.
慢慢的喜欢喝茶的氛围.喝茶的雅兴.喝茶的器皿搭配.喝茶的繁杂步骤.喝茶成了我另一种时尚休闲.
当我们一旦开始后.路也就越走越宽了.当然.这条路要从喜欢开始
我的第五杯茶是开始主动找朋友找机构学习怎么泡茶怎么喝茶了.首先在18年10月份跟着做茶的朋友去了武夷山.并且拿了最贵的也是最符合自己口感的老枞水仙.时至今日是我的口粮茶.在这里要讲明一点.喝茶一定要从正确的标杆喝.经得住考验.慢慢我想.为什么有那么多品种的茶.他们都什么滋味.什么样的茶是好茶.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找老师学习.后来就找视频看视频.结果王琼老师的视频映入眼帘时.那种眼缘成就了一段师生缘.我暗暗的想我想去找她学习.暗暗的努力去找资料和联系方式.没想到网络的便利让我找到.交通的便利使我不辞辛苦奔赴上海北京两地进行一次次的半年多的学习.茶识与茶修.使我更具体明确的喝懂泡好一杯中国茶.更使我明心见性.在一杯茶中不断成长照见.更加澄明自在.
第六杯茶
该是普洱茶之行了.在19年的4月份去完福鼎考察完白茶之后.紧接着就跟着我多年做茶的同学来到了版纳,一路从勐海到临沧.再一路走过了古六大茶山.数日的奔波确实疲累.但是收获满满.教科书看一千遍不如脚踏实地的走一遍.不如跟着茶农看看整个流程.不如喝遍百家茶.不如良师益友同交流.在这一趟中.我们跋山涉水.看地貌.看土质.看茶园.看茶树.不为别的.只为更清晰何为好茶.只为认真的做一名茶的传播者.
卢仝的七碗茶歌说.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在这个等待毕业季的时刻.吸收了很多知识.是该去生发的时刻了.有输入有输出.有复盘.不是在最美好的时刻遇见这杯茶.而是遇见了这杯茶.我变的更美好.因为一杯茶.我慢了下来.更懂得四季更迭.万物生长的规律.更懂得人生的真谛.时常听朋友夸我的改变.变的更平静从容.更淡雅随和.更包容美好.我也觉得有了这杯茶.日日行茶.时时修持.在这杯茶中更安于当下.未来要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传播这杯中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