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耘,复旦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
确实,人的心理很奇妙。曾经一度被一个问题困扰,就是“什么是人?”无论从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角度,都挺难给人下定义。我们今天讲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并总结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两个关键词:现象和规律
什么现象呢?这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是从生到死一生的心理发展现象。什么规律呢?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即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规律。记住了这两个关键词,就知道什么是发展心理学了。为了更完整地了解发展的意义,我们必须明白导致发展变化的两个重要过程。成熟和学习,这两个过程。成熟,指个体按照传因(基因是怀孕时父母传递给孩子的遗传物质)中预先设定的生物程序的发展。正如种子如果有充足的湿度和营养物质就会成长为成熟的植物,人则在子宫里成长。成熟进程中的生物程序让人的成熟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时间表。大约在1岁时开始行走并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11-15岁达到性成熟,然后成年、死亡。此外,成熟也要对人心理的变化负一定的责任,这些心理变化包括日渐增长的注意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人的思想或情感的理解能力等因此,人类在很多重要方面相似的一个原因就是共的”种系遗传性”,或者说是成熟的蓝图在生命的相回点上引导我们经很多相同的发展变化。我们现在的思维深受种系遗传的影响再一个世俗的问题,什么是美女?但细细看这些答案,很难达成统一,因为美,好像是个极具个性化的词。甚至东西方的审美不同,美女的标准也不一样。从这些标准与答案里,我们分析背后的共同点,却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即美女一定满足:年轻、身体匀称、肤质、发质均显年经。背后是深刻的进化意义:即良好的生育能力,保证基因延续。所以我们要明白,对于心理的发展,人深受种族进化、种系遗传影响。人的自然成熟规律,我们要遵守,也要尊重。第二个影响心理发展的关键过程是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相对持久的变化,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小学生要能熟练地打篮球,一定程度的身体成熟是必需的,但是如果他想达到迈克尔乔丹的控球技术,则必须经过悉心的指导,并花很多时间来练习。我们大多数人的能力和习惯不是作为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简单按程序发展的,而常常是通过观察父母老师,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与他们交往,以及通过自已的经历来学习,用新的方式去感觉、思考和行动。这意味着我们要对环境做出反应,特别是要对我们周围的人作出反比,大多数发展变化是成熟和学习的共同产物。但是,关于人的发展的比较激烈的争论是,成熟和学习哪个作用更大?无论哪个,都能找到事实支持。成熟提供了可能,而学习让可能成为事实。但是不能说出生时没有,后天有就是学习的结果,比如男性的喉结,出生时没有,后天越长越大,不能说是男人学习的结果 。人有生茧的基因,但如果没有后天环境的刺激,人手不出生出茧来,但这个机制设计已经成熟。
这两个过程讲完,回答前面老师的问题:“人类在择偶时大都会考虑对方的基因价值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并非这么直接。用改头换面的形式来选择”女性择偶,社会上流行,家里有没有钱,有没有房子,工作怎么样,学历如何?标准的背后有基因延续的考量,尽量我们并不愿意承认。钱和工作代表资源,长得高、强壮代表好基因,而好脾气表是能做个好的父亲。所以女生择偶那么多标准背后,有三个共有的基础:好资源、有基因与好父亲。确实,男性大致也如此,这绝对利于后代存续。不会全是本能,我们是有思维,有善恶心的。基因会影响我们的选择,但具体到某个选择,还深受社会的影响。
学习发展心理学,要给自己的思维提几个醒:第一点,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我们要尊重规律,不能逆规律行事,也不要拔苗助长。孩子该独立的阶段,就要让ta去独立,不要留在身边,把犯错成长的机会让给孩子,凡是强留在身边的家庭,很可能会在将来面对孩子啃老的困境。这是典型的不尊重规律,学会放手。第二点,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孩子心理发展,有的阶段特别快,有的慢,但各个阶段都有发展的任务,过了这个阶段,想发展就很困难,是的。比如青春期的孩子,对偶像有特别的钟爱。大人可能会觉得浪费时间,但我们想一想,自己现在还有偶像吗?我们的偶像已经基本没了,爱慕偶像是这个时间特有的现象。第三点,心理发展有普遍性,也有差异性。有人快,有人慢,发展心理学的一般规律,一定能找到例外的孩子。第四点,心理发展是增长和衰退的统一,增长是发展,而衰退也是发展。尽管我们喜欢增长,但衰退也是发展的一部分,但社会里,对于孩子的关注,要远远多于老人。孩子是增长的,老人是衰退的,不管我们喜欢与否,都是自然规律。
那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为了什么?人的心理为什么要发展呢?非常好,就是适应,达到平衡。所以心理发展实质是我们人对客体环境的适应。发展好了,就与环境平衡了,但平衡不常有,所以我们要不断发展,我们的心理,离不开婴儿时间的动作。人类的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与环境互动的桥梁,所以对于婴儿期的孩子来说,促进其动作发展,就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动作,比如让ta摸周围的东西,这是ta探索世界的方式,每一次触碰,都是心理发展的机会,所以不提倡给婴儿带小手套,阻碍了婴儿肤觉的发展。婴儿穿鞋子,更阻碍了ta探索的可能。对于人类心理发展的阶段,有很多大师作为精辟的论述,比如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论、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八阶段论等。
人的心理机能分成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他提到了一个叫“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即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有差异,通过教育消除这种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不容易理解。比如孩子尚未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在7-12岁发展时,大量做应用题,就是不尊重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做法)(小孩子的注意力不像成人,打个比方:在注意力方面,成人是探照灯,而孩子是灯笼,探照灯只在照到的地方亮,而灯笼是周围都亮。)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指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教育教学是“人为的发展”学习的最佳期限:指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即心理机能正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就是学生在将发将未发之际,教育引领助其跨越难关。所以说,教育者要了解孩子心智成熟的规律,然后加以略为提前的教育。(教育要走在前面)把教育贴近“最近发展区”很难,很难。所以感谢大家在教育中探索,更贴近孩子,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