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开始了,第二天早上考语文。考前几天,我已经反复给学生强调要开始复习,并给他们讲了复习的范围以及复习的重点,告诉他们要将需要背诵的东西全部背会,并且可以默写下来。为了让学生有自主复习的时间,那两天下午我基本没有给他们布置作业。我本以为他们可以查漏补缺,整理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补上自己欠缺的知识点。然而,我还是高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当我没有布置作业,不少学生便认为是今天的语文学习可以放一放了。有些同学去学习其他的科目,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终于没有作业了,要好好休息一下。期中考试终于在一片紧张中度过。批改试卷过程中,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已经让我对本班学生出现的问题有所预料。果不其然,当我拿到他们的答题卡,我怀疑他们到底有没有在认真学习。
课本中出现的文言文知识点拿不到分,默写答案各式各样,除反思我自身的问题外,我开始回想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学习方式。
我不太习惯用ppt,课堂上更多时候选择口述。而我发现,我这样的上课方式使得学生根本不记笔记,除了我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基本不会额外去记笔记。当我在教室里转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课本有着大片大片的空白。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不会听课的。他们的学习一直是被动的,老师怎么要求他们怎么做,老师在黑板上写多少他们抄多少,对于其他内容,是否是重点,他们没有意识去判断。
而对于需要背诵的内容,虽然老师反复的抽背,他们自己也抄了好几遍,但是答题的过程中依然出现错误。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将知识记在心底,背诵只是例行公事,抄写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如果老师第二天不检查,他会思量是否需要完成这项作业。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学生需要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刚进高一,数理化的难度骤然增加,几座大山压在学生的肩头,让他们目不暇接。而这些课程的知识点,一环扣着一环,稍微错过一点接下来的内容便不容易跟上。就像赛道上的运动员,他们必须全力奔跑,一不留神就会被甩在后面。而语文,相对于这些科目来说较为简单。从小到大,一直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虽然老师强调高中要注意发散思维。但思维是不可见的,对于学生来说,没有直接的冲击力,所以,自然他们将语文学习排在后面。而期中考试,就是给学生的一个警醒:语文学习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不付出十足的精力去学习,一个班的同学之间也可以拉开巨大的差距。
二、学生需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中和初中的语文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默写不出现错误是很难的。虽然学生努力的背,但因为没有理解,所以就像雁过留痕,只是一瞬间,很快就会忘记。学生需要认识到:一切学习都是以理解为前提,如果没有理解囫囵吞枣,就算生硬的背会也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它需要学生点点滴滴的积累。点滴溪流汇聚成海,不注意平时的积累,就容易错失巨大,到时就很难再补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