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和幸福,有啥关系?标题党?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这样想。
说真的,拿到这本书,看着封面上“联合国2017年“世界幸福国家”NO1挪威基础教育优秀范本”的字样,我还真有点嗤之以鼻:宣传的噱头罢了。刚开始看第一个故事《跺脚怪想跳舞》,我也觉得不过尔尔,和人交流说“基本无感”:这不就是若干类似寓言的小故事嘛,加上贴合孩子们喜好的彩铅绘画风格,没什么特别呀。
然而,读到书中的第二个故事《关于哎呦喂的第一篇童话》,我那1岁3个月的宝宝凑了过来,用小手指着书上那带着几分魔幻色彩的彩图。“这本书你看不懂,长大再看。”我说,随口念了小矮人“哎呦喂”的名字。他居然“咔咔”笑了起来。名字好笑?我惊了。重复了好几遍,确认果然是“哎呦喂”这个名字引起了小宝宝的注意。
原来,成人和小朋友的关注焦点真不一样。难怪,这本书的“前世”《怪物书》大卖。有豆友告诉我他那小学五年级的妹妹对那本书手不释卷,可我当时读后的评价也是“无感”。如今想来,莫非是我的错?
仔细阅读了《精灵书》中的每一个故事,试图用孩子的视角来看那些绘画和故事。不得不承认,这本《精灵书》还真是别具匠心。绘图可以更优雅,但“北欧魔法学院创始人和院长”龚沃儿选择以更本真的方式去演绎这本书;故事可以更精美,但写这本书的作家们选择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更简单的语言去表达。
好吧,还是说说重点。这本书根植于“幸福”国度挪威,用精灵的“魔法”去演绎幸福,告诉孩子们要实现幸福,需要有哪些品质。
·乐于助人和学会感恩
故事《关于哎呦喂的第一篇童话》讲述的就是这两个道理。小矮人哎呦喂帮助了森林里需要帮助的各种古灵精怪的生灵,却没有得到一声“谢谢”。在自己需要帮助时,这些生物都出手相帮。原来,森林里发生了变故,生灵们忘记了“谢谢”。引发了思考:这个上古自有的“谢谢”其实也是人生的魔法,能够帮人解脱困境。
这类书不少,前段时间看到童书分享《熊猫先生,谢谢》,憨态可掬的熊猫用行动演绎了“谢谢”这个重要礼节。低幼用《熊猫先生,谢谢》学行动,年龄大的孩子用《精灵书》体味“谢谢”的魔力。润物细无声,大概,这就是不同年龄段的童书的不同魅力。
·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领导》和《不想飞的画眉姑娘》则告诉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和无所作为。小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画眉鸟只顾得打扮忽略了培养自己“飞”的能力。他们最终知道,人生中某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成人快快长大很好,但也有很多很多的烦恼;该学飞的时候不学飞,真正想学的时候不可能速成。
两篇故事之中,我个人更喜欢《不想飞的画眉姑娘》。原以为画眉姑娘会和“寒号鸟”一样,在冬天里被冻死。还好作者手下留情,让鹤拿着篮子带着画眉鸟去南方,免除了画眉鸟的困境。给教训但并不严厉,好温情的故事。
·学会爱人和坦然接纳
《芒刺王子》和《卡拉布里亚来的厨师》是全书中我最喜爱的两个故事。
《芒刺王子》告诉孩子们的是“心想事成”。前段时间看了一本全球畅销书叫做《秘密》,告诉我运行在宇宙最伟大的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和这个故事很有些想象。你觉得命运给你的是好的东西,你就会幸福。你的感觉会帮你吸引住最好的东西。芒刺王子认为别人递给自己的是蛇,东西真的变成了蛇;认为是猫,东西真的变成了猫,治好了芒刺先生的病。
《卡拉布里亚来的厨师》讲述了利里亚有着看透人心的力量,她帮助厨师萨盐用美食疗愈了曾经的初恋的故事,她的初恋和他人结婚后因为痛失爱子而痛不欲生。可利里亚却说这段恋情让他学会了悲伤。
那天晚上打烊之后,萨盐一个人坐在厨房里思考了很久。真是这样吗?他想,我们在生命中失去的东西和我们得到的一样重要?它们会像房屋之间的星星一样闪耀,上上下下?它们会像卡拉布里亚的柠檬树一样开出花来?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比如《捕猎角马的大秘诀》中的勇气,《莫宾公主和她的王国》中父母对子女爱情的态度……太多太多的隐喻,太多太多关于人生的哲理。
读这本《精灵书》,我想起孙俪主演的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女主角杜鹃和男二号喜欢读的就是本童话书。我想,每个孩子都会喜欢《精灵书》,因为这本书传递的是幸福的法门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