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分享:谦宇
今天继续分享《女三字经》部分内容
原文:
舅姑老,须色养。全仗人,揣意向。
饮食性,要随时,勤供给,勿延迟。
棉单衣,须适体。常收拾,勤换洗。
精血敝,气力微。凡出入,好扶持。
身后事,要早防。免临时,来慌张。
舅姑疾,尤宜慎,请医生,汤药进。
病若危,求天地,祷神明,愿身替。
心果诚, 自佑庇。孝所感,常有济。
谦宇译文:
公公婆婆岁数大了,难免眼花耳背,或口齿不清,或表达不准确。就全靠晚辈察言观色,甚至揣测老人的需求。老人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所以要注意勤供给,注意量。不要时间过长饿着老人。
因为老人体能下降,对天气的冷热极其敏感。所以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换老人的衣服。还要常换洗。(尤其有些因病常年卧床的老人更需要注意换洗衣物,擦拭身体,避免生褥疮)
老人精血运行差了,必然气力微弱。但凡他们出来进去的要注意搀扶,以免跌倒。一般在老人在世时就准备好身后事物,(以前是做好棺材、装殓衣物等),免得事到临头,慌张去买还不及时,传统讲究老人在咽气之前就穿好衣服。所以得提前准备好。
如果公公婆婆生病了,尤其要慎重对待,请医看病,侍奉服药不可马虎。如果病危时,还要诚心祈祷神明保佑,甚至为了保佑老人好起来,可以不惜折损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如果心足够诚挚,自然会得到保佑。孝感动天能得到上天帮助的例子也是有的。
谦宇心得:
今天的内容分三部分。1,公婆老了怎么照顾;2,公婆病了怎么做;3,讲病危的时候怎么做。
相对来讲,我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非常认同。但是第三部分,在我个人来看就是属于糟粕的内容了。老人病危做儿女着急是必然的,但是以自身代替老人的病。那就说不过去了。
人各有命啊,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定好了的。无论生病还是离世的方式都是个人自身过去世的福分或业力所致。想替老人受罪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不赞成求神明的时候动这个念头。这个话题要说起来恐怕也不是当今时代大多数人能理解的了的。所以我就不展开阐述。
除此之外,老人老了和病了确实需要晚辈耐心照看,饮食起居是一方面。
人一旦不能自由活动的时候其实是很想念亲人的,所以就需要多陪伴。病了的时候,就更需要悉心照顾。
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说照顾病重的老人需要很有耐心。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忙,大多都找保姆。这我在以前的文章说起过,因为家庭的成员都忙,所以在社会上催生了很多职业。保姆是最普遍的社会需求。
但是在老人心里照顾再周到的保姆也不如看到自己的儿女。现在的问题是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根本顾不上在老人的床前尽孝。很难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这个凉薄的时代,恐怕很难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了!
假如这个现象不是大的调整,该问题基本无解且!老人的状况越来越悲凉。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的孩子都将面对四位以上的老人。这种压力已经日趋明显。。。。。。。
很多古代讲孝行的故事,我想不必在这里分享了,因为时代不同了,当今的生活状态如此焦灼,现实已经不允许年轻人安定下来照顾老人!这不是给年轻人开脱……
写到这里,心情略微沉重!就这样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