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被拒稿,心情五味陈杂
本人一直对写作独有兴趣,便开始在简书上写写个人有感而发的文字,有时灵感一来,便洋洋洒洒几千字;有时黔驴技穷,憋不出一个字来,就像巧妇无米下炊一样愁。
就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洋洋得意,自认为有文学天赋。
偶然文章能被某专题收入,获几百赞,便觉得自己已经水到渠成,有“作家风范”,称得上是文才。
于是开始向公众号投稿,写完就信心满满的等待回复,就像得胜的将军静候必然的褒奖一样, 但是这一行字,让我目瞪口呆:
“不好意思,你的文章不符合平台调性,不能过稿。”
某邮件回复内容。
“这是被拒了?”
“怎么会没过呢,平台调性是什么?”
虽然无法承认,但真相就是这样。就好像总得有一个巴掌让你从美梦中清醒过来,看清自己的现状。
“是的,你还没那么优秀。”
02 认知:写作于你而言是什么
在写作之前,你必须得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写文?”
“它是否可有可无,随你的心情变动。”
“它是否只是你用来实现一个目的手段,而不是本身。”
只有找到答案,方可细水长流,有所收获。
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
某一女作家在决心写作之前,曾是某公司销售人员,每个月有规定的业务量,压力巨大,于是她便辞职去泰国旅游,谁想,中途遇上两次海啸,皆幸运躲过,回来之后,便专心写作。
“当海啸逼近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自己觉得遗憾的,还没来得及提上日程的写作。”
“当你没有束缚之后,能让你奋不顾身想去做的,那就是你应该要去从事的。”
“侥幸的是,我找到了。”
“一切都很奇妙,但我感谢这个转折,它让我看清自己的内心。”
这段话如醍醐灌顶,击中内心,因为此时,我正处于这样的现状,对写作的定位不清:
”原来它是我要坚持的一件事,它代表的是我的初心。”
关于写作,每个人都应该看清自己的内心,它值不值得你去坚守。
03 参加写作训练营,写作不再是记流水账
写这个也不是为了怂恿你们去参加这类训练营,而是讲一下个人感受。
我参加的第一个训练营是一名青年作家开的,讲的满满干货,很是受用。
特别是针对初学者关于写作的问题,由于他本人是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成为作家之前,也是经历重重困难,所以,他讲的都是能派上用场的。
经过这次培训营,我才懂得写作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别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
如果你被拒稿,一定是因为你不够格儿去入这个门槛。
写作于我而言,是吃饭睡觉般平常,也是不可以缺席的。
之后,我就不再带有功利心的角度去看待写作,而是搭建好框架,组织好语言再去写,这样既轻松,也是乐在其中。
当你不够格儿的时候,应该去找自己的原因:
“有没有随心所欲的想写就写?”
“有没有去看公众号平台的以往文章,研究平台调性?”
“有没有看公众号收的是哪类稿?”
最后一点:
“有没有坚持写作。”
当你回答上述问题的时候是一个肯定的回答的时候,那么祝贺你,你有一半你成功的机会,具体要根据你的写作水平来定。
拒稿是过程,它考验的是你的态度和耐心;过稿是结果,代表你经的起考验,耐的住性子,守得住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