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关于我的医馆连接各个世界这件事
主角:戴思恭朱标
作者:封侯书生
类型:古代言情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关于我的医馆连接各个世界这件事》中的人物戴思恭朱标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古代言情,“封侯书生”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关于我的医馆连接各个世界这件事》内容概括:朱瞻基不自觉的挺直了腰背。
未来的我这么强吗?
小唐太宗啊!
朱棣、朱高炽也与有荣焉。
不愧是我儿子(孙子)。
朱元璋也很欣慰。
正当他要让朱瞻基起来时,李中孚又开口了:“但比起太祖、成祖和仁宗、唐太宗,他到底差点意思,可以说你们明朝的灭亡和他关系不小。
首先,他给了内阁文臣们更大的权力,这使得老朱你苦心废除的宰相制度死灰复燃,虽然内阁首辅比不上宰相就是了。
为了制衡内阁,他又让人教太监读书,并给司礼监掌印和秉笔太监放权,致使明朝中后期屡屡出现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而他最为人诟病的,...
第1章
大明洪武十一年。
十月三十日。
应天府,春和宫。
给太子妃常氏请完脉的戴思恭脚步匆匆。
刚出春和宫,戴思恭抬眼便看见不远处站着一个面色温和的圆脸青年,连忙见礼:“太子殿下。”
朱标‘嗯’了一声:“有劳戴太医了。”
“殿下说哪里话,臣是太医,为皇室子弟看病是臣的职责。”
“话虽如此,你到底劳苦功高,孤已命人往你家中送去百两白银,供你补贴家用。”
戴思恭的医术格外高。
就连皇帝也很看重他。
往常他没少收到赏赐,知道皇室是真心待自己。
故没有矫情,默默跟上朱标脚步。
戴思恭知道,太子等在这里,不可能就为了说几句话。
走了一段路后,朱标问:“太子妃身体还没见好?”
有孕的太子妃常氏预计再有十天就要生产。
这已经是她的第四胎,按理说驾轻就熟,不该出问题。
可自从月前她忽然昏迷,身体每况愈下。
整日头昏脑涨不说,下体更不时出血。
偶尔还口鼻出血、筋骨疼痛、呕吐。
戴思恭多次请脉,可一直看不出病在哪里。
只能开一些补血益气的方子延缓病情恶化。
戴思恭是太医院老人,从小看着朱标长大。
对这位太子爷的性情,他再了解不过,深知如果太子妃熬不下去,对太子爷将是一个大打击。
斟酌了一下用词,戴思恭道:“太子妃吉人天相,会没事的。”
朱标自幼饱读诗书,又辅助父皇多年,心眼比常人多八百个,秒懂戴思恭的意思:“居然要靠老天保佑了吗?那岂不是药石罔效?”
戴思恭面露惭愧:“这……臣已经尽力。”
“孤知道你尽力了,但孤还是希望你能再想想办法,必要之时,去……子存母。”
“是。”
“你去吧,孤等你好消息。”
“是。”
摇头叹息一声,朱标没急着回去陪常氏,免得被聪慧的常氏猜到什么,影响她的病情。
“爱妃啊爱妃,你可一定要挺住,咱们说好要白头偕老,你可不要抛弃孤。”
“哪怕是为了三个年幼的孩子呢。
若你不在,他们多可怜!”
想到此处,朱标潸然泪下。
好一会儿后,朱标收拾好心情,这才回到春和宫。
穿过通往太子妃所在后院的月洞门时,朱标身旁景物陡然变换。
心不在焉的朱标往前走了几步,才惊觉自己置身于一间屋子里。
左手边有一条像是用整块石头掏出来的楼梯。
楼梯旁是两排铁椅。
椅子正前方墙壁上挂着一个长方形、不知是何材质的黑色板子。
再旁边是两套柜子,一前一后摆放着。
后面那套靠墙的木柜比较高,一个个小抽屉上写着药材名。
前边的透明柜子只半人高,里面摆放着一个个纸盒或瓶子。
更里面放着三张单人床,上面铺着洁白的床单。
整个地面通铺着石板一样的东西。
这些石板的尺寸以及上面的木纹完全一样,称得上巧夺天工。
“这里是什么地方?医馆?”朱标错愕道。
空荡屋子里突然有人说话,很难不引起察觉。
正在二楼练习缝合的李中孚探头看了一眼。
见来者只有一个人,他快速走了下来:“兄弟,你是怎么过来的?从哪儿过来的?”
注意到来人穿着明朝风格的古装,留着长发,李中孚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如今是哪朝哪代?你叫什么名字?”
打从李中孚露面,朱标也在打量他。
见他生的剑眉朗目,鼻若悬胆,耳垂大而厚,朱标对他生出一丝好感。
又见他二十来岁,约莫八尺高,不胖不瘦,可皮肤白皙的像是没出深闺的小姐,朱标断定这是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
目光在他那一身奇装异服和寸头上不断扫视,朱标温和一笑:“问别人问题之前,兄台不该先介绍下自己?”
哟嚯。
这么谨慎?
“我叫李中孚,贵州人士,辽宁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硕士学位,平时的爱好是吃饭、睡觉、看小说。”
朱标听的一脸懵。
都什么跟什么啊。
不等朱标多想,李中孚催促道:“该你介绍了。”
朱标留了个心眼,扯谎道:“我是应天府人士,姓黄名一平,国子监在读监生,爱好是读书写作。”
同样是故意在简略信息里掺假话,可李中孚从朱标话语里得到的情报要多的多。
朱标甚至听不懂李中孚在说什么。
他更不会知道贵州、辽宁在哪儿。
可李中孚却对应天府、国子监等有所了解。
“通过过去三天的观察,我很确认我和我家医馆一起穿越到了大山深处。”
“应天府是南京古称,国子监则是古代最高学府,结合他这一身明朝装扮,他应该是明朝人。”
“他能来这儿,应该也是一种穿越,问题是他还在不在原时空。”
“如果他没有穿越时空,只是所处地点换了,那基本可以断定是我来了大明。”
“如果他是穿越时空,那我所处的位置和时间仍待考证。”
想了想,李中孚问:“你是怎么过来仁爱医馆的?你可别又让我先说,我是医馆主人,本来就在这儿。”
朱标摇头:“我也不清楚,我穿过一道月洞门后,突然就到了这儿。”
看了眼他背后的医馆大门,阅读小说无数的李中孚若有所思:“难道这道门连着你那边的月洞门?你把门推开试试。”
朱标把门推开。
映入眼帘的是春和宫内的景象。
朱标松了口气:“你家大门确实连着月洞门。”
李中孚搓了搓手。
之前由我推开这扇门时,看到的可是崇山峻岭、原始森林以及满山跑的动物。
就是不知医馆大门是不是只连着一道门?
如果连了好多,以后这里岂不是时不时就要来人?
“你要回去吗?”李中孚问。
朱标回头看着药柜,摇了摇头:“你是大夫吗?”
“那必须是啊,别看这医馆在我们家传了三代人,可我们家只有我一个人考到了中医医师资格证。”
朱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我好像知道我为什么来到这里了。”
第2章
朱标聪明。
李中孚也不傻。
一听他这话音,李中孚马上有了猜测。
黄一平之所以有此机缘,是因为他要求医?
那想必我之所以连同医馆一起穿越,是因为我懂医术,且家传医馆具备收治大部分病人的条件?
“我夫人近来身体不太舒服,可以麻烦你看看吗?”朱标希冀的问道。
李中孚大点其头:“木有问题,你把她接过来吧。”
但凡不是今天的遭遇这么离奇,朱标肯定直接下令让李中孚去看病。
可此时的朱标却不想节外生枝:“我这就去接。”
朱标前脚刚走,后脚李中孚也出去了。
毫无阻隔的来到春和宫庭院,李中孚回头去瞧。
月洞门以及门那边的庭院景物尽收眼底。
“我之前自己推门出去时,回头看到的是医馆和医馆所在大山。”
“这说明我的猜测没有错,这个位于大明的月洞门只是去医馆的门户,而医馆确实坐落在深山老林。”
回到医馆,李中孚在玻璃柜台后坐下,静等病人过来。
感觉屋里不是很亮,李中孚把电灯打开了。
虽然医馆位于深山老林,但水、电、网神奇的全天不间断供应。
只不过一切花费都会从他的银行卡里扣。
日常消耗的药品食品也会自动补齐,自动扣款。
其中药品、血袋等在药柜里具现。
米面粮油等则是在橱柜里具现。
李中孚曾试过对着药柜和橱柜喊出以前没有的药品、食品,如犀牛角、金枪鱼,照样可以具现。
俯身从药柜里拿出一盒阿莫西林。
看着药柜里自动补全的阿莫西林,李中孚嘀咕:“我算是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了。”
“冥冥之中的力量是想让我没有后顾之忧的拯救病患!”
“这样也好,既能学以致用,治病救人,又不会被不相关的人打搅,完美世界啊!”
……
脚步急促的回到房间,朱标挥退伺候的宫女,对躺在床上休息的常氏道:“爱妃,你跟孤去个地方。”
常氏虽是将门虎女,武艺高强,这会儿却连说话的声音都快没了:“殿下,去什么地方?”
“那里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大夫,兴许他能治你的病。”
“再奇特的大夫,还能比得上戴太医?殿下你怕不是在哄臣妾,臣妾是不是……快死了?”
“不要这样想,戴太医说了,喜怒思悲恐都会致病,你要保持情绪平和。”
“臣妾知道了。”
“咱们走吧,孤掺着你。”
“好。”
“待会儿你记得叫孤夫君,另外,孤的名字是黄一平。”
虽然决定让常氏去接受治疗,对于李中孚,朱标仍有防备。
常氏何其聪慧,秒懂朱标的意思:“臣妾记住了。”
这时,朱标想起该警备一下,免得有人闯入医馆造成严重后果:“来人。”
春和宫首领太监快走几步,‘噗通’跪在朱标身侧:“殿下您有何吩咐?”
“后院所有人统统由两边侧门离开,换个地方安置,没有孤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后院。”
“是。”
所有宫女太监都被撵出去后,朱标这才搀着常氏走向月洞门。
下一刻,二人出现在了医馆里。
常氏瞪大了双眼:“这……。”
朱标摇了摇头:“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是感觉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
“好吧。”
见黄一平的夫人是个快要临盆的孕妇,李中孚指了指1号病床:“来了,去那上面躺好。”
常氏躺好后,李中孚对朱标道:“我要给你夫人做检查,期间可能会碰到她,老黄你不介意吧?”
朱标可不是那些腐儒:“没关系,李大夫尽管施为。”
李中孚竖起大拇指:“国民好丈夫。”
朱标虽然听不懂什么意思,但感觉李中孚应该是在夸自己,回了个微笑。
给常氏把了脉,又翻看了一下她的两只眼皮,看了她的舌苔。
李中孚心里大概有数了。
稳妥起见,他还是拿听诊器听了会儿常氏的心跳。
又验了血脂、血压和血糖。
作为乡镇医馆出身的中医,李中孚和守旧派中医、学院派中医都不同。
中西医在理念上风牛马不相及,这他是坚决认可的。
但中西医结合,他也是接受的。
他的观点是理念可以各搞各,但落实到实操上,必须取长补短。
说白了就是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主打一个底线灵活。
常规检测结束,李中孚去药柜里拿了一张血型测纸。
测明血型,李中孚先对常氏进行了输血。
接着又给她拿了一盒中成药——四生丸。
据李中孚判断,常氏属于不明原因肝中毒引发的阳盛阴虚、血热离经妄行。
这才导致她出现下体轻微出血、鼻中有血痂、失血过多、头脑昏沉等症状。
因此用四生丸紧急干预、凉血止血很有必要。
之后他还打算让她服用些逍遥丸来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这些中医手段好是好,可一来见效慢,二来治疗时间长。
故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眼下最紧急的是她失血过多,所以输血是最为必要的一步。
她的肝中毒不是一两天就能治好,通过输血也能有效缓解。
如果不是她还怀着孩子,李中孚甚至想干脆直接换血治疗。
李中孚一通操作下来,常氏感觉舒服多了。
哪怕是朱标这种不懂医术的,也能看出她的脸色好多了。
夫妻俩齐齐松了口气。
随即便是千恩万谢。
李中孚摆摆手,对朱标道:“治疗才刚开始,现在说谢早了点,你夫人最好是留在这儿把月子坐完再回去,你去帮她收拾要用到的东西吧。”
“要这么久吗?家里离不开我,还有三个孩子呢。”
常氏犹豫道。
李中孚道:“你中的毒并不是特别难治,但如果找不到毒源,而你又贸然回去,后果难料。”
朱标后怕不已:“中毒!”
“对,但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毒。
所谓是药三分毒,所以药材需要炮制,还需要配伍,这样才能减弱一些药材的毒性,抵消一些药材的偏性。
据我猜测,她应该是进食了桃仁、肉苁蓉、附子之类的单药,这才导致她的肝脏出现中毒现象,身体也出现了各种本来很难同时出现的病症。”
朱标目光一眯,心头杀意涌现。
常氏握紧了拳头:“夫君,听大夫的吧。
你也不必为我准备什么,收拾些衣服就可以了,关键是三个孩子,把他们送到爹娘那里去吧。”
朱标明白常氏是担心幕后黑手会对三个孩子出手:“我知道了,没找出凶手之前,三个孩子都留在爹娘那里。”
朱标问李中孚:“李大夫,你的医馆除了你还有别人吗?”
李中孚摇头:“没有。”
“你家人呢?”
“很小的时候,我奶奶和父母就出车祸死了,我爷爷也在半年前去世了。”
“是我冒犯了。”
“没事。”
“咱们两个大男人,照顾我夫人也不方便,我想请人过来照顾她,你意下如何?”
“可以。”
“多谢,在下日后必有厚报。”
说到这个,李中孚可来劲儿了:“金银珠宝什么的,我倒不是很看重,你别看我这样,我可是文化人,你要是方便,帮我找些书法大家的字帖或诗词集录,我欣赏欣赏。”
朱标一口答应下来,打算回去后就去信一封,让老师宋濂重写一篇《送东阳马生序》。
第3章
朱标走后,李中孚看了下手表。
上午10:05分。
“我要接着练习缝合,你如果困了,可以睡一觉。”
李中孚对常氏道。
常氏摇了摇头:“大夫你去忙吧,我不困,躺着就好。”
“那你看会儿电视,我去给你洗点樱桃,你们大明冬天很难吃到新鲜水果吧?”
常氏不知道电视是什么,但樱桃还是吃过的:“这个季节有樱桃?”
“有啊,只要是吃的,我这里都有,你有特别想吃的吗?”
常氏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李中孚道:“你不用不好意思,想吃东西是身体本能,吃到爱吃的东西,心情愉悦,对病情也有帮助。”
“那……再有颗桃子就更好了。”
“可以,我去给你洗。”
李中孚拿出电视遥控器,打开了挂在墙上的电视。
想了想,李中孚点开了八六版西游。
常氏目瞪口呆。
这个不知材质的黑色板子里居然装着这么多人……和猴儿?
而且李大夫刚才说过一句‘你们大明’!
难道他不是大明人?
他来自另一个时代?
还是另一个国家?
如果是另一个国家,他有可能知道大明吗?
如果是另一个时代,比大明早还是晚?
等常氏回过神,西游记主题曲已经唱完,开始放正片。
常氏一下子沉入进去,连身体上的一些不舒服都给忽略了。
医馆后门出去,是一个带围墙的百来平小院。
小院中间是空地。
右边是厨房。
左边则是搭的棚子,里面放着柴火之类的杂物。
李中孚进入厨房,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土灶。
其实早先李中孚的爷爷也买过煤气罐和煤气灶。
但无论李中孚还是爷爷,都更喜欢用土灶做饭。
他们尤其喜欢吃土灶蒸出来的锅巴。
后来煤气罐和煤气灶就被爷爷卖了。
来到橱柜旁,李中孚道:“我要两斤樱桃和一斤黄桃。”
打开柜门,从里面拿出樱桃、黄桃,李中孚全都给洗了。
用托盘把两样水果端到病床旁:“黄夫人,可以吃了。”
全神贯注看猴的常氏纹丝不动。
李中孚拿过遥控器,按下暂停。
她这才转头,见李中孚饶有兴致看着自己,俏脸一红:“李大夫。”
李中孚‘嗯’了一声:“尝尝吧,跟你在大明吃的应该不太一样。”
低头看着比大拇指头还大的樱桃以及比拳头还大的黄桃,常氏都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了:“这么大的樱桃和桃子?”
拿起一颗樱桃闻了下,有淡淡的香气。
常氏又小小咬了一口,软嫩无比,又酸又甜,直接就爱上了:“真好吃。”
李中孚道:“你之所以出鼻血、咽喉痛,和长期没有食用水果、缺乏维生素以及其它微量元素也有关,但凡事过犹不及,你自己斟酌着吃吧。”
常氏点了点头:“我晓得了,那个……。”
“嗯?”
“我想一边吃一边看电视。”
“你是懂享受的。”
李中孚说了下遥控器的用法。
随即把遥控器递给她。
常氏按下暂停键,齐天大圣孙悟空又动了。
常氏目不转睛的看着,一边小口吃着樱桃。
李中孚没再打扰她,迈步回了二楼。
二楼不大,只有一个客厅和两个房间、一个厕所。
靠近楼梯的那个房间过去是爷爷的。
后来爷爷去世,就被李中孚改成了书房。
平时李中孚练习缝合、扎针等,也是在这里进行。
刚上手缝了三针,一道机械音忽然在脑海中响起。
李中孚眼睛一亮。
“系统?”
我在。
“穿越者果然标配系统。”
“三天,你知道我这三天是怎么过的吗?”
“快,介绍一下自己。”
本系统为空投求生系统,检测到蓝星毁灭,宿主穿越到求生世界,故而绑定宿主,旨在帮助宿主一骑绝尘,过好求生生活。
李中孚:???
啥玩意儿就求生世界?
医馆外头的山上植被茂密,小溪潺潺,金丝猴都一群一群的,这能是求生世界?
而且我是从地球来的好伐。
“系统,有宿主面板吗?我想看看。”
求生者:萧云
性别:男
年龄:26岁
体力:5
精神:5
运气:-5(注:正常人各项数值在3和7之间)
看完面板,李中孚真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哥们叫李中孚好伐?
中孚卦的那个中孚。
你这系统怎么回事,绑定错人了啊!
我说怎么又是蓝星,又是求生世界。
连系统都能跟错人,真不愧是-5的运气。
为穿越者同行萧云默哀了两秒钟后,李中孚利落的接受了自己有了金手指的现实:“系统,说说你的功能。”
本系统每天可召唤一个随机空投降落在宿主不远处,召唤完毕后,请宿主于半小时内取走物资,半小时后空投将自动消失。
“一天一个空投?那我可以现在就召唤吗?”李中孚想试试召唤的空投是到自己这边,还是去了萧云那儿。
可以。
“那就召唤吧。”
李中孚‘蹬蹬蹬’下楼,推开医馆大门走出去。
等了差不多一分钟,天上忽然掉下个金色空投。
空投落地,开始散发烟雾,仿佛要吸引人来抢。
然而这荒山野岭的,别说人,就连鬼都懒得来。
李中孚乐呵呵打开空投。
里面居然是一个烧水壶、一个打火机、一套碗筷、一箱方便面、一提矿泉水。
“倒是挺符合求生主题。”
“可是对我来说,这些东西不过是为我省点钱而已。”
一直到把方便面挪开,李中孚忽然笑了起来。
最底下居然压着一把92式手枪!
“这下我的安全更有保障了,就算有人医闹也不怕。”
……
朱标回到春和宫,第一时间让人去请父皇朱元璋,自己则带着常氏亲生的二女一子来到了马皇后所住的坤宁宫。
朱元璋对朱标的宠爱冠绝古今,虽然忙的团团转,但听太监说标儿有事要跟自己说,还是赶忙也来到了坤宁宫。
才见到等在门口的朱标,朱元璋立刻从怀里掏出个纸包:“来,标儿,这是善膳监刚送到咱那儿的炒板栗,香得很,你快尝尝,还是热的。”
“谢父皇。”
朱标接过纸包,从里头拿出一颗板栗,直接上口连壳儿一起咬成两半,满嘴喷香。
见儿子吃得香,朱元璋开心极了。
父子俩一起走进坤宁宫大厅。
见好大孙朱雄英和姐姐、妹妹正在玩耍,朱元璋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咱大孙儿看着就壮实,跟牛犊子似得。”
听见皇爷爷的声音,朱雄英、江都郡主、宜伦郡主马上‘嗷嗷’叫着跑了过来。
朱雄英像个炮弹似得,一头撞进朱元璋怀里。
江都、宜伦也一人抱住了朱元璋一条腿。
“爷爷,爷爷。”
三个娃儿童音嘹亮的叫着。
朱元璋更乐了:“好好好,都是好孩子,爷爷也不盼别的,就盼着你们健康长大,长命百岁。”
朱标把板栗分给三个孩子,道:“父皇,儿臣要跟您和母后说的正是这事儿。”
马皇后问道:“标儿,听说你把儿媳妇儿那边的人都撵走了,是发生什么事儿了吗?难道是儿媳妇儿她……?”
“母后不用担心,常氏她没事,是这样的……。”
第4章
讲述完毕。
朱标请求道:“母后,我想拜托你和三妹隐藏身份过去照顾常氏。”
马皇后倒不介意去照顾儿媳妇。
但距离常氏生产还有几天,坐月子也要一个月。
作为皇后,要是这么久不露面,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议论。
就连官员们都会在朝会上询问皇帝。
史官也会留下记录。
“标儿,你是担心如果派别人,他们可能包藏祸心?要不我从坤宁宫调几个嬷嬷过去?”马皇后道。
朱标摇头:“不全是因为这个,还因为那道月洞门太关键了。
或者说,月洞门另一头的李大夫太关键了。”
“什么意思?”
朱标眼中闪过一道精光:“虽然因为急于求医,儿臣没有精力多加询问、观察,但仅凭惊鸿一瞥,儿臣依旧可以确认他那里的东西我大多不认识。
他的言行举止也完全不像大明人,最关键的是他轻易就解决了困扰戴太医的病症。
儿臣觉得咱们或许可以从他那里获取医术以外的支持,所以若非必要,儿臣不希望外人接触他。”
马皇后认可了这一说法,看向一直在沉思的朱元璋:“重八,标儿辅助你多年,眼力早就练出来了,既然他这么推崇那位李大夫,应该错不了,你觉得呢?”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和赞赏:“咱也相信标儿的判断,那就由妹子你带着三丫头过去?”
“行。”
“辛苦你了妹子,等咱什么时候有空了,会去看你们。”
“好,那三个孩子……?”
“送到咱的乾清宫就是,咱亲自带。”
朱元璋话音一变:“咱儿媳妇儿中毒的事,标儿你有什么想法?”
朱标目光一眯,愠怒的神色像极了朱元璋:“如果单纯只是中毒,戴太医不可能看不出来。
儿臣虽然不通医术,但结合他们两人的说辞,儿臣怀疑常氏曾被多次投毒,但每次毒性都不同,也不大,以至于每日都要请脉的戴太医反而被误导了。”
马皇后道:“宫中规矩森严,投毒本就不容易,更别提多次投毒。
当我们把目光放在投毒上面,只要仔细查,幕后黑手应该不难查出。”
朱标道:“儿臣回去后就命人彻查。”
朱元璋点拨道:“要是你没遇到李中孚,咱儿媳妇儿怕是挺不过分娩那一关,到时候她留下的几个孩子不能没人照顾,太子妃的位置也不能长久空着,总会有人顶上。”
朱标会意:“难道是允炆的出生滋生了侧妃吕氏的野心?儿臣会让人重点查查她身边那些人。”
“若是查实,不可心慈手软。”
朱标咬了咬牙:“儿臣晓得。”
……
中午十二点。
李中孚感觉肚子饿了,洗了把手,来到后厨。
点着火,李中孚先用土灶把米饭焖上。
顺便敲了俩鸡蛋一起放进去蒸鸡蛋羹。
洗把蒜苗切段,再切些姜片和红辣椒。
从冰箱里拿出腊肉,煮熟后切薄片,下入另一个锅里煸香。
之后依次放入蒜苗、姜片、红辣椒等。
放少许盐,再来一勺豆瓣酱和豆豉,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
第二道菜是咸菜滚豆腐。
这道菜做起来更简单。
腌雪里红切段,加水煮开,下豆腐。
煮到豆腐飘起就算熟了。
撒一把葱花香菜,浇几滴花椒油即可。
等了一会儿,米饭也焖熟了。
把膨胀起来的鸡蛋羹端出来,把米饭盛出来。
铲出一半锅巴,抹上红辣椒酱,李中孚一边吃,一边把米汤倒入锅里,就着只剩一点的灶火煮稀饭。
考虑到多了一个人吃饭,李中孚从橱柜里拿出两个六格快餐饭盘,一式两份把饭菜都分光了。
看了眼空空如也的第六个格子,李中孚对着橱柜喊道:“一袋涪陵榨菜。”
打开橱柜,从里头拿出涪陵榨菜。
撕开,分到两个格子里。
一手端一个饭盘,李中孚回到医馆。
这会儿正好放完一集西游记,常氏在中场休息,见李中孚端着饭菜过来:“辛苦你了李大夫。”
“没什么辛苦的,我们家医馆的规矩,饭点如果有病人,必须连病人的饭菜一起做,省得病人点外卖吃坏肚子。”
李中孚道。
“外卖是何物?”
李中孚解释了一下外卖的意思。
常氏连连称赞。
李中孚把病床自带的小桌板放下来,把饭盘放了上去:“尝尝我的手艺吧。”
“多谢。”
常氏打量了一下盘里的饭菜,油光水滑,绿意盎然,看着就不错。
随着饭菜香味飘进鼻子,她直接食指大动,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
根本停不下来!
太美味了!
李中孚由此断定常氏的病治愈不成问题。
因为感到饥饿、想吃东西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代表她身体里失去的血液补了一些回来,各项机能也在恢复。
李中孚本来还担心她吃不惯自己做的饭菜,没体力支持进一步治疗。
毕竟她家的条件一看就很好。
没想到她吃的很香很自然,就跟平常也是吃这些饭菜一样。
李中孚好奇的问道:“你家条件不错吧,平时也吃这些?”
常氏点头:“三菜一汤已经很好了,大多数大明百姓过年都未必吃得上这样一顿饭菜。”
李中孚当然知道这点。
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不是说着玩儿的。
对真正的权贵和有钱人来说,哪怕是在古代,照样可以吃的无比丰富,奢华程度甚至能让现代人咋舌。
“你家过日子还挺节俭。”
李中孚笑道。
常氏点点头:“主要是家公年轻的时候挨过饿,所以发家后依旧不舍得铺张浪费。”
“这是个好习惯,我不禁想到一位羊毛衫打补丁的伟人。”
“是哪位伟人?”
李中孚笑笑,没有回答。
常氏也识趣的没有追问。
李中孚在药柜后面坐下,一边吃饭一边津津有味的看西游记。
哪怕这部剧他其实看过一百遍不止。
二人正吃着,马皇后、朱标和崇宁公主朱鹤鸣拎着三个包裹过来了。
常氏笑道:“娘,三妹,你们怎么来了?”
马皇后不着痕迹的收回打量四周的目光:“是一平让我们来照顾你的。
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你是个有福气的,安心在这儿住着吧,其它事自有一平和你爹处理。”
“好,那就有劳娘和三妹了。
可是三个孩子……?”
“他们有你爹带呢,不用担心。”
“好。”
年仅十四岁的朱鹤鸣甜甜喊了声大嫂,放下包裹,嗅了嗅空气中飘荡的香味,肚子‘咕咕’叫了起来:“好香啊。”
李中孚把嘴里的汤咽下去:“香吧?我可是七八岁就开始烧火做饭,厨艺不比大厨差。”
朱标领着母亲和妹妹走上前来,依次为双方做了介绍。
见朱鹤鸣不时扫过自己饭盘里的食物,李中孚笑问:“想吃?”
朱鹤鸣点了点头。
“你们都没吃午饭?”
“没顾得上。”
“可是我只做了两人份的饭菜,要不我给你们泡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