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旅行今年更名为“阿里飞猪”和阿里商旅,分别主打85后年轻人的旅行和商务旅行。
从品牌营销的角度对“飞猪”这一命名进行分析,本人觉得此是一个不错的命名。首先“飞猪”主打的“吃吃喝喝,率性自由”的旅行主张契合其目标消费群体-85后的个性理念,较为精准的定位使其命名具有重要辨识度;其次“飞猪”的命名非常容易让人联想起雷军的“一头猪站在风口也能被吹起来”的名言,嘻嘻,不管阿里在命名时是否有这一方面的考量,但它确实引起了大众的联想和讨论,这为其品牌的曝光率做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其三,有朋友戏言,阿里的产品成了动物园,那只猫那群蚂蚁还有那只猪,确实蛮有趣,同时“飞猪”的形象还是比较鲜明易记的,这有利于其品牌传播。
有趣的命名只是成功的一小步,阿里飞猪的负责人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宣称其做旅游的优势在于数据,其理念是与马云的提到的“大数据是新能源”的主张是一致。该负责人讲到,其依托阿里强大的生态布局积累的用户数据,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实现精准的用户画像,然后在大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指导下推出满足85后年轻人需求的旅游产品。如今年双十一,阿里飞猪推出的“极地观光”旅行路线正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年轻人具有冒险和猎奇心理的结果推出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作为路人,我觉得阿里飞猪确实会拥有比其他旅游企业来源更广泛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得出的用户画像确实也会更有深度。但我觉得这个思维既对又不对,因为同一人的游客行为和日常行为并不一定一致,有时更有可能相去甚远。阿里飞猪的数据来源如淘宝天猫支付宝优酷土豆等日常生活数据并不一定能够分析出用户在成为游客时的会呈现的社会消费特征等,因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常见动机经常会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旅游目的地与常住地的差异性越大往往对游客而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举个具体的例子是一个平常淡如水的女生也是很有可能“叛逆”得进行说走就走的旅行。
另外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大多只能表明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并不能表明事物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具体的对数据结果的理解应该要谨慎。
嘻嘻,并不是说大数据不好,但不能唯大数据论,做好ota企业不仅要拥有互联网思维,还要有对旅游行业的通透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