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居山下,有个平安城。
城南,有座小二楼,是家酒坊。
酒坊的主人,是一对兄妹。
兄妹两人并无血缘关系,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兄长名叫城南,小妹名叫婉璇。
据那兄长自己说,他幼时被人抛在城南,由是得了这么个名字。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靠着街坊邻居的救济长大的。
城南长到八九岁,在墙角根儿捡到一个女婴。
那时正是冬天,小女娃儿被冻得都哭不出声了,街上行人寥寥,偶有经过者也怕沾了麻烦,匆匆离去。只有城南这个无主儿无家的野孩子注意到了那个单薄的襁褓。
他抱起那小小的一团,见那女娃儿像小猫小兔似的缩着,心生怜惜,径自解开街尾孙奶奶用破布旧衣给他做的袄子,把娃儿裹到怀里,用体温暖着。
过了许久,那近乎冻僵的女娃儿才苏醒过来,眨着大眼,扑在城南的腹上,舔了舔。
城南稚嫩的心被这一扑一舔暖到了底,他打定主意,要养着这个女娃娃。
那个冬天,是城南记忆里,平安城最冷的冬天,也是最暖的冬天。
从那个冬天起,城南小小的心里,住进了一个软乎乎、甜糯糯的妹妹。
等到妹妹开始学着说话的时候,城南抱着她跑去城北私塾找教书先生借来本书。由着她在书本上指指点点,挑了两个字,取个名字叫婉璇。
城南是个聪明人,及至少年,带着个妹妹,走街串巷,学了酿酒的手艺、品酒的门道,摸爬滚打,总算凭着独一家的手艺,撑起个不大的酒坊。
待到妹妹长大,家境愈好,他便将酒坊事物大多交给妹妹。每日里钻研学问,写上些坊间话本儿,竟也赚了些许名气,惹来平安城里大姑娘小媳妇儿的追捧,连带着酒坊生意也蒸蒸日上。
城南的妹妹,婉璇,是个有些要强的聪慧姑娘。自哥哥将酒坊托付给她,便从未抱怨过一声,每日里将酒坊收拾得齐整干净,也还能抽出时间来同小姐妹们玩耍一番。
待到后来,婉璇在哥哥的启发下,研制出“如此醉长安”,更显出几分酒家儿女的天分。
酒坊打烊后,婉璇总是一边打理家事,一边同兄长琢磨着话本儿里的情节,或是读些诗词歌赋。
兄长的小有名气,在婉璇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她一向知晓兄长的胸襟学识。但随之而来的各色麻烦却也是她始料不及的。不过,这些麻烦,在她看来算不得什么,只要哥哥开心便是极好。
如此,兄妹二人周旋于酒坊、城民之间,如鱼得水,倒显出几分岁月静好的味道来。
(本文纯属虚构)
如此或可醉长安,
青丝愈乱且添愁。
尘世早已懒回顾,
未得人间许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