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折下一枝花
去深山里见你
路过大街小巷
去往田间熙攘
让你看看我的新裙子
迎风时特别漂亮
闺蜜最近脱单了,打了两个小时的语音电话来八卦酸臭的恋爱小日常。
“这个男生好细心啊,也蛮会照顾人的,你们以后好好处呀!”
“会的呀,你也抓紧脱单啊,有机会我们一起出来玩!”
“好的!”
挂了电话,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翻开微信上下划划,居然找不到一个能分享烦闷的人。好想谈恋爱啊,有男朋友的话就有人陪我说话了吧?这个念头忽然从脑海里冒出来,像有毒的藤蔓般爬满思绪。
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的朋友大多都开始着急了起来,相处一个月就恋爱,交往不到一年就结婚的例子数不胜数,一开始我会对这种“草率的爱情”感到惊讶万分不能理解,但慢慢的也就接受了。
接受了两个人在一起并不一定是因为互相喜欢,也可能只是在这个孤立无援的世界里,搭个伙。
就如同被嫌弃的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再次遇见阿龙时在房间里说的那句话:“一个人在这里是地狱,出去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
到底,还是逃避孤独啊。
孤独可真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啊,有多少人一生都在逃避孤独,到最后都是一场空。
二十多岁的我们忽然变得很难和自己相处。成年人世界的诱惑,职场的规则,人心的冷漠,离家的不安等等压力都犹如一块块巨石压在年轻的背脊上,让人寸步难行,喘不过气。
我们好像都急切的需要一个出口,用来释放这些压力,不安和疲惫。
这时候对恋人这个角色就变得异常渴望,那个人就像一个固定的玩伴,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为最好的搭档,而且一些不能和家人,朋友启齿的话也可以和他/她倾诉,得到对方的鼓励和支持,多好啊。
在这些好处面前,喜欢忽然就看起来没那么重要了。
十六七岁的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会觉得世界上所有光都是从他身上发出来的,他点亮了整个世界,只要有他在身边,每一天都是值得期待的。愿意不留余力的去付出、去追逐,只为了能在靠近他一点。
那份喜欢,滚烫到甚至说不出口。
但长大以后,“喜欢”这两个字就渐渐被“合适”所取代了。眼睁睁的看着朋友们的择偶标准从阳光,帅气,会运动,笑起来好看变成了顾家,有责任感,有一定的积蓄,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
我曾以为这世间所有感情都能坦荡荡大声说出: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是喜欢你。现在却忽然发现,成年人的感情,大多都不怎么光明。
我也曾以为单恋一个人得不到回应就是爱而不得的全部意义,长大以后才明白有些人相爱也会因为现实问题分开。在一起的艰难比起快乐更多,一切努力都看起来没那么值得了。
当然,我没有任何立场抨击这种感情,我只是有点感慨和遗憾罢了。
恋爱可以肆意张扬,但婚姻必须稳中求胜,尊重现实。
尽管越长大越觉得对这条所谓的规则无法反驳,但是啊,我还是决定活的随心一点,20多岁,遇见喜欢的人,还是可以勇敢的去追求和努力。
我啊,才不要感情像夏季的一场暴雨,没有前兆,噼里啪啦的落下来,看起来轰轰烈烈,却什么都没有留下。哪怕最后的结局不如人意,但至少挥手告别的时候,不会有多年以后想起就叹声气的遗憾。
毕竟珍贵的人,我还舍不得丢失在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