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爱茶的人,大概心里都种有一片梦想的茶园。
这次来到福鼎,大概冥冥之中就被一片茶树一片茶园所牵引。人生不就是为了圆梦吗?不就是为了追寻心中所想,实现那期待已久的梦境吗?
那天傍晚下班后,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有些寒凉。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些落寞的我漫无目地走在街头,漠漠然地走进了一家叫雪灵芽的茶叶店。
店子老板康先生是一位斯斯文文的知识分子,没有经商者的市侩和世俗,使我很安心地能坐下来等待另一位小林老板来泡茶。
他泡了一款白毫银针,一款白牡丹,一款老茶寿眉,喝着喝着,我似乎有些陶醉其中。就像好朋友说的,两三人喝茶最妙,再多一个就乱了。一杯好茶,最适合静静地享受,用心体会。人多则嘈杂,实质上是对茶叶的浪费。喝茶,必须遇上真正懂茶和爱茶的人。喝的是一种默契,是一种不需要言语的心领神会,是一种安详,是一种相知相惜,是一种缘分……
犹如多年不见的几个好友相遇,一切尽在茶中。
一来二去,去茶店多了,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他们说采茶的季节到了,要回茶山采茶了。机会就这样来了,我终于可以看到我梦想的茶园了。
由小林开车,带着我俩,风驰电炙般的来到山里。一路盘旋而上,越往上越开阔、空气越清新,一种说不出的香甜,沁人心脾。站在山顶极目远望,群山环抱,空山无人,一种巨大的肃穆和静谧包围了我们。我真想静静地在那里多呆一会儿,过滤一下自己纷繁复杂的思绪,清理掉那些藏在神经末梢里的尘埃。
小林带着我们来到他家自己的茶山——雪灵芽基地。他热情奔放,给我们讲解他们一家就像普通的福鼎老百姓家庭一样,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环境,非常适合种植白茶,祖辈三代都以种茶为生。以前茶山面积更大,有 几个山头的茶叶。到了采茶的季节,还要请人采摘,可是好茶卖不出价钱。他的妈妈就因为种茶太辛苦,55岁就生病离世。他说:“我恨茶,真的恨。”所以当时砍了一些茶树,种上染料树。我看着这个年轻小伙子说这些话的时候,眼里泪光点点,真是心碎不已。母爱对任何人而言是无价之宝。他的怨恨说明茶农有多么艰辛。他说:“之前做别的生意,这几年,国家鼓励种茶,茶价年年翻倍长,我又回来做茶生意,赚钱其次,我要把我家无农药无公害无机茶推广给大家,让人们能真正喝到正宗的福鼎白茶。”说到这里,他又笑了……
这使我感到一个国家的政策对千家万户人民的影响该多么深远。“国强民富” ,在一刻,才有一种深刻的领会!最好的农副产品国家不扶持不推广,农民最辛苦也枉然。
一路上我们采茶拍照,不亦乐乎。
像这种明前茶,产量其实是非常少的。一个茶农一天采不了两三斤。整个福鼎一天也采不到一百斤。头顶着烈日,就算是免费让你采回家,你也坚持不了两个小时。曾经非常向往的采茶生活,实际上是含辛茹苦。
碰到了一位大姐,偌大一片山就她一个人,她动作麻利,“双管齐下”,就这样,一芽一芽,需要多少芽才能到一斤?据说四五斤才能晒成一斤干茶。茶叶贵吗?茶的生长姑且不谈,这里面渗透着茶农的多少辛劳和汗水?而且农民完全靠天吃饭,像明前茶,采茶必须是这个季节,必须是这几天采,好茶制作还必须要经过好晴天来晾晒,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茶叶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三个采了半天就带回这么一把茶叶。
到了中午,小林带我们去他家充饥去。老康烧火,我煮年糕,小林砍菜 。
我感觉一种久违的喜悦和幸福,小林还找出了自家酿的米酒。
我戴上斗笠,来了一张自拍
我想记录下这难得的一次经历。也许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已经看厌了这样的山山水水,他们哪里知道这里的山泉有多甜?哪里知道大虾有多鲜?哪里知道我们有多么羡慕他们拥有自己的茶山?他们可能心里只关心着今年的收成该如何,今年的茶叶生意到底会怎样,我希望他们能踏踏实实地和我一样享受眼前的美味,真实地体会当下这一刻的幸福和美好。
吃完饭,我们又去到村子里的茶场参观
这里正在晒茶。白茶的制作简单,主要靠阳关日晒,天气不好就需要烤干萎凋。茶厂也是小林自家人的。他们拿来些野生白茶和去年的白毫银针给我们品尝。
本来已是小酒微醺,一杯清茶,山风习习,窗外青山,我们仨顿觉无语,只是一杯一杯又一杯……
回来走的另一条路,一路山泉潺潺,有人入水而游,有人临溪而钓。鸭子濯双羽,小桥、古树、湾流,一派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图。路边盛开着淡紫的草籽花,间或散落一片一片淡黄的油菜花地。
他们问我怎么不说话了?我在在回味,在记录。我想,如果我是个画家,我一定要到这里写生,要画下我眼里这片青山绿水。如果我是个音乐人,我要作一首曲子,要歌唱这美好。歌名就叫“茶缘”吧!
今天在办公室,看着去年的白毫银针在杯子里沉浮,写了这首小诗:
一叶一芽是好茶,寒霜雪雨酝酿它。
根根悬浮杯中立,清鲜爽活甘润滑。
寄与好友同分享,共品春天萃精华。
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茶的喜爱,好物需分享,唯有分享出去,跟朋友跟家人分享,大概才是一杯好茶的终极意义。
因为无论在哪里,我都记得你!好茶一杯,温暖我,也温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