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粉黛,十里秦淮,烟花柳巷,画舫凌波。朱雀桥、乌衣巷,一朝烟雨地,三世梦里人。江南的风,秦淮的月,落雪的梅,香阁的人。一切是那么的旖旎,一切是那么的令人神往。
去到南京,秦淮河是我的必去之地,只为去寻找尘封在岁月中的历史,只因那里曾留下一段段香艳。只是福薄,无法再一睹才女芳容,只能在流淌的空气里,去寻觅是否还留下一丝余香。
董小宛,名白,字青莲。初读这个名字,总是会想到大诗人李白,李白号青莲居士,不知是否有某种一丝的牵连。
董小宛,生于苏州的“董家绣庄”,童年时期,家境还算不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董小宛聪慧过人,甚是惹人喜爱,其父其母更是视其为掌上明珠,倍加疼爱。
人生真是难以预料,就在董小宛十三岁时,其父因病离世,家境每况愈下。其母白氏带着董小宛,迁居半塘,过着悠闲隐居的生活。
董小宛在半塘度过了两年清净无争的生活,其时已是明朝末年,硝烟四起,天下混乱。白氏无奈之下,只得关闭绣庄,可是,由于掌管伙计从中做鬼,算账之时,不但没有盈余,竟然外欠上千两银子的债务。
身缠一身债务,债主们不停地上门,白氏又无力偿还,终于病倒在床。生活的担子突然之间就压到了董小宛的肩上,可是,一个含苞待放的少女,能有什么办法来维持这个家呢?
董小宛经人介绍,来到了风情万种的金陵城。由于其自小就爱好诗词歌赋,加上天生丽质,温婉动人,清丽脱俗,不久,就名动金陵,慕名者趋之如鹜,赏芳者更是连绵不绝。
只是,董小宛自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骨子里就有一份清澈之流,对那些达官显贵、社会泼赖,甚是厌烦,而对那些文人雅士,不论年龄,都能诚心以待,经常附上两曲。
彼时,在复社朋友的介绍下,她知道了一个叫做冒辟疆的风情才子。冒辟疆也从朋友的口中知道了秦淮佳丽当中,有一个冷艳相魂的绝美女子。
董小宛在金陵,由于不愿随波逐流,难免得罪权贵,只得又回到苏州半塘。董小宛虽深处风月,却对觥筹交错的场所不甚爱好,反而时常寄情山水,身心在外。
登黄山、游太湖、泛西湖,冒辟疆几次寻访,都不得见。终于有一次,在董小宛与友小聚后,微醉之时,他们才见上第一次面。
在冒辟疆的眼中,董小宛虽未穿什么华丽服饰,却能感受到一股清风拂面,与那种香艳场所,妖娆妩媚的女子相比,确实是一股清流,清冷中带着一种高洁。
这次相见虽然时间很短,却在董小宛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的身心已经累了,他想找一个依靠,他想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爱情,她认定了冒辟疆就是她的那一份深情的追求。
那年秋天,冒辟疆又到南京参加乡试。董小宛只身前往,路遇匪徒,在芦苇荡中躲了三天三夜才得以脱身,她对爱情的追逐,认定了就至死不渝。
董小宛的母亲去世后,她更感到世事无常。在与冒辟疆的来往中,处处主动,而身为才子的冒辟疆,却处处受制于文人的繁文缛节,加上家事复社的繁忙,时常负了董小宛的等待。
冒辟疆,文人雅士,自负清高,在与董小宛的相处中,处处占着上风。董小宛对此从不在意,他要的是那一份美丽,那一份刻骨铭心,那一份乱世红尘中的幽香。
在董小宛的不断努力下,她如愿嫁给了冒辟疆,成为了冒辟疆的妾室。作为妾室,董小宛贤良淑德,对公公婆婆,敬重有加,照顾周到,对苏夫人也是以礼相待,从无越柬。冒家上下,哪怕是丫鬟仆人,都特别喜欢她。
宁静美好的时光,在董小宛和冒辟疆的指间缓缓流淌。他们一起出入水绘园,一起吟诗作赋,一起抚琴弄墨,一起秋赏菊、冬赏梅。这一年的时光,成了董小宛一生中的最美,宁静而悠然。
可就在第二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吴三桂放清兵入关,清兵一路南下,冒家也未能幸免。董小宛只能随着冒辟疆,一路南逃。逃亡的路上,董小宛极力护冒家周全,宁愿自己再累,再苦,也要保冒家上下一家老小安全,宁可自己饿着,也不让其他人少吃一口。
动荡过后,回到如皋,经过战乱的洗劫,家徒四壁,生活甚是艰难。董小宛处处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冒家一家老小,生活才得以为继。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冒辟疆得了虐疾。董小宛就在冒辟疆身边铺一张破草席,日夜守候。冒辟疆疼痛时,她就为他搓揉,冒辟疆烦躁时,就把她抱在怀里,温暖备至。冒辟疆这一病就是五个多月,董小宛在日夜操劳中,身子也一天不如一天,形销骨瘦。
而后,冒辟疆又病了两次,董小宛不离不弃,日夜照顾,端茶送水,抱他入眠。第一次,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整整一百天。
经年的日夜操劳,董小宛身心疲惫不堪,加上生活的艰苦,冒辟疆身体康复后,她自己却病倒了。冒家寻遍名医为她医治,但却无能为力。
董小宛带着他对爱情的无限眷恋,带着对这个红尘的依依不舍,在冒家辛苦操持了九年之后,终于闭上了那双疲惫的眼睛,离开了这个纷繁多扰的尘世。
曾经名动金陵的一代名妓,在一片哀哭声中,走完了她那清新、脱俗,芬芳而又劳累的一生。世间再无董小宛,青楼再无那一股清流之音,红尘再无那一抹暗香浮动。
她清丽脱俗,芳华绝代,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畔,惊起一轮轮涟漪,是为美女;
她天姿国色,冷艳香魂,让无数风流才子流连忘返,一睹芳容,是为佳人;
她诗词歌赋,度曲抚琴,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是为才女;
她勇敢追求,对爱情无比忠诚,对丈夫始终如一,对朋友以诚相待,是为知音;
她不攀权贵,嫉恶如仇,大骂洪承畴,血洒多铎府,是为坚贞,
她苦劝丈夫,勿要变节,要留身后之名,不做清廷之臣,是为气节。
如此一个有倾国倾城之容,有气节大义的才女,在27岁便香消玉殒,不得不令人哀婉叹息。她死后,冒辟疆才恍然大悟,世间再没有像她这样的女子了,他痛哭不已。
她是秦淮河畔的一株翠柳,秦淮河因她的温婉而更加烟云缭绕,她是一朵水绘园的梅花,水绘园因她而多了一份傲骨,她是滚滚红尘的一株幽兰,红尘因她而透出一袭幽香。
她是董小宛,“秦淮八艳”之一,青楼中最香艳的名妓,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女子,她走了,走的是那样的不舍,走的又是那样的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