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带孩子去看了电影《侏罗纪世界2》。后来在每周的一篇日记里,孩子写了这件事。
我突发奇想,为了鼓励孩子坚持写日记,也为了示范给孩子,文章应该怎样写,我打算写一篇同题作文。
下面就是我写的观后感。
Part
1
每天早上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都能看到一幅巨大恐龙的电影海报,定睛一看,原来是《侏罗纪世界2》。我本来对恐龙和外国电影都是不感兴趣的,但是因为孩子痴迷恐龙,所以毫不犹豫地决定,周末带他去看。
不说怎么提前做功课、网上买票抢到好位置、做好万一孩子看不下去怎么办的准备,只说观影本身吧。
Part
2
一、孩子不害怕。
本来我最担心的就是,影片会不会有点儿恐怖,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配上凶猛的恐龙,还有音响,孩子看了觉得害怕。但是全场看下来,我再三问了孩子,他都说不怕。我不由得佩服起好莱坞的制片能力了。
据我之前做的功课,最早的斯皮尔伯格拍的《侏罗纪公园》本身是作为惊悚片打造的,但是这部《侏罗纪世界2》却是主打“合家欢”的影片,所以在每一个可怕的情节后面,都加入了幽默的元素,冲淡了可怕的氛围。
比如:在恐龙岛上,那个搞计算机的黑人小伙拼命往上面爬的时候,紧追其后的恐龙一直跟在后面,也拼命往梯子上挤,配上幽默的音乐,黑人小伙的诙谐表演,全场居然笑出了声。——要知道,这可是在逃命啊!
Part
3
二、孩子能坐住。
影片挺长,但是情节紧凑、环环相扣。
从在恐龙岛逃生,本来以为搭上绳梯逃出生天的男人,最后一瞬间被海中出现的恐龙一口吞下。这是一个转折。
再到短暂的讨论会议,人们商议,到底要不要去救即将火山爆发的恐龙岛上的恐龙。发言的人、还有新闻,都明确表态:不去救。然而女主角突然接到神秘电话,去了古堡。这又是一个转折。
接着就是古堡的主人委托助手,找男女主角一起去救恐龙们。男主角本来不同意,但是最后一刻又出现在直升机上。第三个转折。
到了恐龙岛,各种恐龙的出现,吸引了喜欢恐龙的孩子。但是随车前往的持枪人,打伤了智商很高的迅猛龙blue和男主角欧文。古生物医生反应很快,立刻反威胁,保住了自己的命。第四个转折。
持枪人捕捉了恐龙,准备登船。而留在岛上的几个主角,怎么逃生,能不能逃出来,都吸引着每一个观影的人。
那个在操作间爬梯逃出的片段,他们以为逃出来了,但是出来一看,火山已经爆发,又一次陷入生存危机。
那些在岛上和恐龙一起逃生的片段,奔跑、撕打、开车、落水、逃生。
那个开着卡车想登上巨轮,结果大船已经开船,女主角开车,把油门踩到最大,终于上了船,逃过一劫。
他们逃出了火山爆发的恐龙岛,但是远远望去一头巨大的腕龙在烟雾中苦苦哀鸣,逐渐消失,不禁流下泪来。
在巨轮上,男女主角抽霸王龙的血,帮迅猛龙输血,保住了它的命。智商超高的blue流下了感谢的眼泪。
才出龙潭又入虎穴,来到古堡才发现坏人的真实面目和目的。既要逃生,又要阻止坏人,既要逃避坏人的追杀,又要和恐龙生死相搏,还要救小女孩。
这些故事环节,衔接紧密,让人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居然让我这个并不喜欢恐龙的人,也毫无尿点 。整场看下来,都没什么人出入影院,小孩子们,也都基本上没有吵闹。
Part
4
三、孩子能看懂。
整部电影2小时,并不像孩子们平时看的动画片那样,短小、贴近儿童视角,如果没有良好的讲述能力,那么“合家欢”可能实现不了。
但是,故事线还是很明确的,大人看可能会觉得略微简单了点儿——比如我老公,但是别忘了观影的人中,很多都是小孩子。演给他们看,要能看懂,还要能有点儿波折和悬疑,并不容易。——凡是以小孩子为目标对象的事情,哪个又容易呢?
电影的开头先是来了一段恐龙岛的片段,出现几个恐龙给大家看看,过过瘾。
然后就开始打怪、逃生、拯救的一关又一关。
即使到了结尾,都让人不能松一口气。毒气弥漫,恐龙们怎么办?开闸,还是不开?救现在处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恐龙,还是救可能要面对恐龙的捕猎的未来的人们,女主角犹豫了。我们也犹豫了。
Part
5
四、孩子能动情。
终场后,孩子和我说:妈妈,我看到按红色的钮那儿的时候,差点就哭了。
我惊喜地发现,他懂了。不但看懂了这个故事,还感受到了故事背后探讨的更深刻的问题:
人,究竟能不能、该不该违背自然,利用技术手段,改造现在?这样做到底好,还是不好?
这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哲学、伦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的问题。但是,孩子感受到了。
就像影片中的小女孩最后说的那样:它们也是生命,就像我一样。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会引起孩子的思考:我们该如何怎样对待每一个生命?
Part
6
孩子初学写文章,我发现容易出这样的问题:
1.口语化严重。
我们有时候说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口”,但是孩子的文章如果口语化太严重,就会让人读起来感觉言之无物,什么都没写。
2.语言太啰嗦。
孩子在写游玩、吃喝、看书、观影的时候,经常喜欢罗列里面出现的东西,看上去写了很多,但是很啰嗦,也没什么有价值的文字。
比如孩子写的这篇,就罗列了很多恐龙:
但是,因为是初学习作,一定不能要求太高(其实很多人都是眼高手低,包括家长,自己写得不一定好,但是挑孩子的毛病太严苛)。要求太高,指责太多,孩子就没有动力,不愿意写了。
所以孩子的这篇日记,我就会表扬他:写得基本上通顺,事情说清楚了。挺好的。
而为了鼓励他有更高的要求,学习文章应该怎么写,所以我就以身作则,写了这篇文章。
我读给他听了,每个情节都还能想得起来。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妈妈不是只让他写日记,自己也会写。就不会有怨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