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商业评论》发布最新研究报告,讨论了美国职场中存在的精神健康问题。研究以1500名16岁以上的全职员工为调查样本,得出结论:美国国内约50%的出生于1982-2000年的“千禧一代”和75%的出生于1995-2009年出生的“Z世代”因心理健康问题而辞职。
研究者凯里称,这表明这一代的职场人的“意识上的转变”。
针对此项调查结论,《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千禧一代对职场心理状况产生了主动认知,他们认可心理治疗是一种自我提升的形式。数据显示,抑郁症在千禧一代这个群体中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以来,抑郁症比例增加了47%,其健康状况远远不如他们的前辈在同龄时期的表现。
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很多,而千禧一代有其特点,他们更向往自由职业,他们面临更多财务困境,如学生债务、医疗保健和昂贵住房。除了职业差距和财务压力之外,“职场倦怠期”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蚀年轻人的心理,造成心理问题。
职场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 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当职场人进入到这种状态,往往就开始走下坡路,高不成、低不就,丧失工作的激情,感到身心俱疲。“即使吃饱了肚子,依然没有精神和力气”。快节奏不仅仅要求动作快,还需要“心力”充足,如果拖拉机的发动机再快也飚不过汽车,更不可能装到动车的火车头里。所以,节奏快的根本需要有与快匹配的力量,单纯叠加时间,就是一种透支,造成“职场倦怠”。
其实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我们周围,以大学生和职场人为例。大学生的时间主要应该用于学习,但很多大学生一旦脱离了高中进入大学就开始放飞自我,对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本来应该在进入社会之前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但很快就进入到了“学习倦怠期”,殊不知大学只是人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职场新人,往往因为很多小问题而选择裸辞,如何留住90后95后成为公司老板和HR最头疼的事情,年轻人需要培养,但是一旦压力大了就选择离职,也让企业苦不堪言。
这种“职场倦怠”来得越来越早,各个研究机构并无有效的解决办法,往往把十年前积累的经验和方案用到当代年轻人身上,他们的心理问题并没有解决,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解决不好年轻人的心理问题,不仅仅会极大损耗国民的生产效率和创造性,更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未来。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定会因此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