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联系一位老朋友,她没精打采的,懒得理我,追问之下才知道她家里有两件比较大的事情,心情烦忧,提不起精神。
我提了个建议之后——意识到:我的建议本身帮不上任何忙,还有可能给对方徒增烦恼。但我的出发点是希望能够帮到对方。所以我微信最后赶紧补充:“我只是想帮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能做什么,所以象征性地给个建议。”
很多时候,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善意,温暖,关怀…就够了——有可能的话,再加上“放空”的陪伴。
“空·杯”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我自己就遭遇了心理危机。
幸运的是我意识到了我的处境,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憋着,忍着,闷着,扛着,自己慢慢去消化…我选择了说出来,选择了求助,在两个小时之内。
哇!“积极心理学”真的是很积极!
在最近三天里,我听了一场积极心理学的讲座,以及下面中医方面的内容,所以是这些改变了我的行为和模式吗?
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所处环境和社会支持力量,给予我的包容、正向的反馈,增强了我内在的安全感,帮助我实现了对外沟通、求助的可能。
场 域
只用了20分钟左右,聊天。轻松地,自然地。我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场危机:纠结,挣扎,痛苦,郁闷,愤怒…影响睡眠质量,影响身心状态,影响生活,影响工作——恶性循环的开始和周期…
《黄帝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即心主神明,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类经@脏象类》所云:“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当我们遇到冲突、外在刺激的时候,倘若能够回归自己的内心,“知止而后有定”,那么,结果将是“善”的——善莫大焉。
练 习,应 用
“问题本身 不是问题,
我们如何看待问题,这是个问题”
末——源
“此❤安处,便是家乡”
亲爱的,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