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摘抄
班主任,要善于示弱。
我的班主任之路经历了两个阶段:严格甚而严酷的铁血政策阶段,宽松和平的无为而治阶段。前两年,我很尖刻凌厉,经常处于一种焦灼的急躁状态,这些年我很平和从容,淡定温柔,常常能举重若轻。
step2思考
(首先声明,又是抄袭老朋友的学习材料,对我目前一人带俩娃的状况下,这是对我来说最节省时间高效率的方式,更何况,这是对老朋友感触深的资料,必然也是精华,值得我再拆一遍。)
休产假中,今天不谈班主任不谈做老师,今天谈做家长,做妈妈。
老大今天是上幼儿园的第五天,第一天高兴着去,中午被电话急召,哭着带回来。第二天从昨天晚上睡觉开始念叨不上幼儿园;第三天从放学开始念叨不上幼儿园;第四天不穿衣服不走路,一路被我拖着拽着硬送到幼儿园;第五天不高兴却也上了幼儿园。
大段给了我一个惊讶,从没想过他会是如此焦灼和不安。好歹也经历了二年的早教,虽形式不同,但独立交流各方面都成形。所以第一天在家哺乳小的,接到那头哭得死去活来的声音,急匆匆赶往学校,班里哭的最凶而且是唯一一个,虽不好意思,但当老师已然不同于一般家长的承受力,游说无果,在大段的坚定下,果断带他回了家,当然这是幼儿园的特殊情况,本来就是允许回家的。第一天,我很平静,也很民主,看着他自己背上书包,跟着他在街上找饭店,回家没说一句。
9月2号又要上学,开始磨蹭,开始抽泣,我是有耐心的,正的反的,各种举例,终归还是到了学校,一进教室,万念俱灰的哭声,我扭头就走。也算是平静。第二天,开始唐僧般的念叨,不要去幼儿园,不要去幼儿园,我只是听听笑笑,到第三天,持续从放学念到早上上学,还一路上拖着我腿往后退的时候,我终于有点急躁了,我开始骂:你怎么是这样的孩子,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也开始用了最容易用可能也最管用,却最不该用最该忍住的话:你再哭,再这样,我不来接你了。
说实话,说出来就后悔了,我是老师,我当然经历过比一般家长多的孩子,我是妈妈,我当然应该有比一般老师多的耐心。我应该知道这是第一个孩子最大的跨越之步,从和妈妈形影不离,到离开妈妈一整天到陌生的环境,孩子内心是惧怕的。虽然我很烦躁,虽然小的哭的要喂奶,大的还要来抢被抱,我都无比清楚这都是孩子正常的状态。我只管听着就是,我只管听着孩子诉说,我只管笑着接纳孩子,我又何必语出伤人,在孩子脆弱的心上再横加一刀,在孩子不安全的情感上再刺激一把呢?
今天再送大段,还是泪眼朦胧,还是不停的念叨,妈妈你是点心吃完就来接我吗?妈妈你是睡一觉就来接我吗?妈妈妈妈——
而我,只管拉着大段的手,坚定不移得往前走,他叫一句妈妈,我应一句,然后保持着一路上的镇定自若和淡然自处,到了教室口,说一声再见转身就走。
我看《正面管教》有一句话,就是说,温柔而坚定得教育,是最得体最优雅,也最有力量的教育。面对孩子的情绪,妈妈应该接纳,任何情绪都没有对错,而对于妈妈这个角色,就是应该无条件的接纳,不管他是不是给你丢脸,是不是给你长脸,他就是他,他独立却又不依赖,你是他唯一的避风港,不管犯了什么错,我都应该张开双臂无条件的拥抱你,这是情绪上的接纳。而对于事件上态度,坚定就够了,骂打只会增加不信任和叛逆。
step3行动
打骂是最无力的手段,接纳孩子的情绪,倾听、认识、进而学会转移。
坚持温柔而坚定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