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文字,首先要体会文字造字的方式带给我们不同的意思。中国文字造字的六种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每看到一个中国字的时候你可能会去想这个中国字是用什么方式做的。有的单单有一种,就是象形,就是假借,就是会意。有的会用到两种到三种,比如说既用到了会意,又用到了形声,还用到了转注。那么这就代表了每一个图腾在我们生活中的复杂意义和背后的东西。随着我们文字课讲得越来越深,大家就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象形看到的肯定是事物的一个外在表面现象,外在的表征,体现的是你观察自然的能力。
很多象形文字的讲解,能够让孩子们更容易的去观察到事物外在的一些表征的一些变化。从小提高孩子们观察自然的一种能力。然后让这种自然界的现象给他内心的一种昭示,呼应。
观察内在的运行规律就称为指事,他是理解自然的一个能力。理解!观察是看,理解是自己去感受,理解自然的一些运行规律。
会意,是既有外在的表征,又有内在的规律,所以他应该是感知。观察,理解完了感知,让这个东西渗透到内心的一种方式叫会意。
那么形声呢,就是在前三个样态中加入了声音,第四个元素。前三个是:象形、指事、会意更侧重的是一个东西的样子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形声呢,加入了声音,这种元素可以重新定义很多我们遇见的情况。
最后这两种转注跟假借就复杂一些了。转注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很类似,但内在的本质是有不同。讲这个字,今天的“圣”就属于这个字,外在的表现情况类似,但其内在的本质是不同的。
假借,是声音,表现的东西,意思都是一样的,但是表现在不同的场合里面体现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是中国文字很复杂的一个场景。很多外国人在考中国文字的时候,用假借思想来做的中国字就完全崩溃了。这就是中国文字的一个特点,每一个文字看到文字的时候,中国人可能把最简单的事情会想得最复杂,把最复杂的事情想得最简单。
所以,以后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看中国文字的时候,首先反应一个这个文字是用那种方式进行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