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安的荔枝》

      《长安的荔枝》昨日看完,这是一本无意中从同事那里借到的书,所以阅读此书便很多意外之喜的幸福。

    第一眼看到此书,没想到它又小又薄,《长安的荔枝》不是都拍成电视剧了吗?它怎么就这么点儿?我印象中能成电视剧的原著那都得是大部头啊——好像也不尽然,《我的阿勒泰》也不厚啊,呵呵,是我偏狭了。

    马伯庸写的。马伯庸应该是挺有名气的历史历史作家,但我却是刚刚知道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读进去。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本书要说吧,情节简单。我甚至感觉它就是对杜牧诗句的一个具象化。但是,在阐述解构诗句的同时,他似乎更多的点儿在职场人李善德身上。

      李善德接到通知时,他正在看房——这是小说一开始的话。这哪像是在写历史啊,就是现在啊!你看,那时候的人忙忙碌碌,也为吃、住。

      好戏一开幕,然后就是紧锣密鼓地围绕运荔枝展开。怎么能保证在妃子生日那日把岭南的鲜荔枝运来,并保证它的形色味——这是主人公自始至终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从一开始的崩溃绝望,到后来奋死一博。反复实验,几经考量,亲身实践,“即使是死,也想清楚知道自己是死在离终点多远的位置”!这句话我印象很深。

      我想,没有谁不被李善德的实在,执着、质朴得近乎笨拙所打动吧?他这股子劲是不是芸芸众生中大多普人身上所具有也或者说所没有的?很可爱,也很可贵。正是凭着这股子劲,他得到自己的朋友韩洄和杜甫的帮助指点。也正是这股子劲,到广州后,他被富商苏谅看中,先是利益互换,然后是主动加盟,鼎力相助;也是凭这股子劲,岭南的阿僮对他多了份独有的信任与好感。

      但是,作为一名官场小吏,也不过是职场牛马。很多事情,自己身不由己。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折腿,明明已经竭尽全力,却还是对有些人有些事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污浊泛滥,美好消损,尤其是某些时候明知是污浊自己却还要昧着良心掺和助纣为虐!

      唉!

    书中还有一句话我印象颇深:程序是给弱者设计的。真是一语中的啊!规规矩矩谨小慎微地苟活于世半生,我们有几个不是这样的弱智?

    位高权重者鱼肉百姓,底层劳动者想要摆脱被鱼肉的命运,怎么办?

      很难办。

      李善德最后岭南种荔枝,看着是陶渊明般摆脱樊笼,复返自然,但是种的荔枝,不还是为长安所种?如果不是统治者最后互相争权夺位顾不得吃果,他闺女怕是一辈子也不知道他爹辛苦栽培的荔枝园里,最甜的果是哪一颗、是什么味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长安的荔枝》是作者马伯庸借用杜牧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引入大量史实,半虚半实地写出的一个故事。...
    zhenzhenyes阅读 690评论 0 4
  • 这本书是之前就已经读过了,最近想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小记。 其中缘由也是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就算...
    惊鱼在路上阅读 811评论 0 0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诗。我小时候读到这句诗时,只觉得画面很美。晨曦中一匹骏...
    沙拉粒阅读 1,378评论 0 0
  • 用一句话介绍这本书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 真实历史细节已无从考证,该书是马伯庸凭借自己的...
    烽火戏码农阅读 1,914评论 0 1
  • 作家马伯庸因为一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成就了一脍炙人口的小说《长安的荔枝》”,描写了基层小吏李善...
    青儿yy_8498阅读 168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