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黎想
《成都商报》近日刊发的《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文章直指家庭教育的缺陷对这位高材生及其家庭所造成的伤害,迅速成为舆论热点,并引发了许多争议。这位高材生的年龄与笔者相仿,笔者尝试找出他的这篇万字长文,顺承原文的脉络,思考这位高材生的情感轨迹与心路历程,然而经过一番找寻,却始终没能如愿,只能根据《成都商报》记者的报道,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文章之所以引发社会热议,最直接的原因是有几个本身就比较吸引眼球关键点,一是“北大留美硕士”,此可谓标准的高材生形象,培养十分不易,引人注目;二是“控制与伤害”,将父母的管教理解成为“控制与伤害”,从中已经可以窥见这位高材生对父母管教持坚决否定的态度;三是“12年不回家过春节”,这位高材生势必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管教是一种伤害,而且是一种沉重的伤害,否则不会有如此决绝的行为。
一般说来,作为一个可以培养出北大毕业生的家庭,可以说这个家庭的教育是很成功的,至少在应试教育方面是一流的,但是现在的情况看来,这位北大高材生存在明显的情感硬伤,其家庭在情感教育有显著的失当之处,这种硬伤何以诱发?通过梳理《成都商报》记者的文字报道,有重要的一条线索就是这位高材生与父母的沟通永远是单向的,也就是说,他做到了对父母要求的“言听计从”,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却从来不被父母所接受。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已经产生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位高材生在步入大学之前是处以一种失去自我的状态,成为了父母的“寄生品”,纯粹的为父母而生存了。
从这位高材生的年龄看,12年前应是大学本科阶段,也就是说,他自从步入大学校园后,就开始通过“不回家过春节”的方式,反击自己对家庭教育不满。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也就是说,这位高材生自从步入了大学这个小社会,脱离了父母的控制,才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但遗憾的是,他没有利用这个小社会将自己情商发展起来,而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回馈父母对自己的养育。
在思考这位高材生的时候,笔者想起了广东的一位落马厅官李兴华,相比上述北大高材生父母的遭遇,这位落马官员自身难保、身陷囹圄,则更是让人痛心。据媒体公开材料显示,李兴华之所以走上贪腐的不归路,与其对儿子的教育失当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所接受的4000多万元贿赂,其中1840万元是替其子还赌债。据披露,李兴华虽然对儿子要求较严,但教育方法不得当,儿子做错了事主要靠体罚,两人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
北大高材生与李兴华两个家庭的缺陷有一个共通点,即都有缺失的情感交流从中作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毫无作用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之所以是一个不老的话题,是因为这家的钥匙开不了那家的门,同时人类又是很复杂的高级动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千差万别的经历、背景与思维特征,没有一种方式方法适用于千差万别的家庭。父母如何管教孩子才算适度,如何沟通才能使父母儿女达成共识等等问题,还是需要千千万万家庭结合家庭成员的情况进行艰辛的实践探索,才能避免诸如北大留美硕士情感硬伤、李兴华疯狂贪腐为儿还债等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