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一抖就在当当买了两本书,一本《万古江河》、一本《维米尔的帽子》。
《万古江河》是2019年清华大学校长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一本书,作者是许倬云,而《维米尔的帽子》却是一本中国通外国人写的一本关于世界和中国的历史。但是回过头来看,发现这两本书都是历史类的经典书籍。
而关于历史类的书籍,曾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何兆武的《历史理性批判散论》、谭伯牛的《战天京》,古语有云:读史使人明智。我觉得历史最关键的在于给我们提供很多人生参考的案例,关于人、关于事和关于选择。而这几本书又给我打开了一扇与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不一样的历史观,特别是何兆武先生在《历史理性批判散论》里关于明末清初的一些观点,完全与教科书里传统的历史观截然相反。
我喜欢看历史,有时候更喜欢看虚构的历史,细细数了一下,自己最近看的历史类小说竟然是最多的。姚雪垠的《李自成》、杨炴亭的《汉武大帝》、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唐浩明的《曾国藩》等,高阳的《慈禧全传》还在书架上静静地等着临幸。
说起读书,我深刻地记得自己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广阔的读书历史,而自己在人生中的第一本书,竟然始于一本章回体武侠小说《童林传》,而这本书却是一本残本,我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遍,一直都没有读到结果,但却乐此不疲。而我读的第二本书,却是一本《武松传》,那个时候,我偷偷地将这本书藏在书包里,下课时,放学时,完全沉浸在武松传奇的故事当中。当时记得还被一个堂叔看见了,他回去在我爸妈面前告了我一状,至于其严重后果现在已没有印象。
但是从《童林传》和《武松传》开始,这便开启了我的武侠小说阅读之路,当然肯定逃不脱金庸的“飞天连雪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小说大部分都是我初中时读完的,而这个时候正是金庸最火的时候,各种版本的电视剧和电影也是轮番上映。而古龙的小说却是只读了一部,就是《血鹦鹉》,那个时候并不非常喜欢古龙的文字,因为太过冷峻,对于人性、情理、武功招数的描写过于简洁,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很大。但是那个时候盗版、山寨版的武侠小说太多了,连作者都有山寨版的,本如说全庸、吉龙、梁栩生等,而武侠小说也有什么《九阴真经》、《周伯通》、《古墓派》等。而且还有一类武侠小说,就是千篇一律地就是主人公被群攻掉下了一个悬崖,然后习得绝世武功,大闹江湖,江山美人,读得让人热血沸腾。
高中的时候慢慢地和武侠小说“say goodbye”,那个时候有个很著名的邮寄书籍平台,就是贝塔斯曼,而我也经常把自己的生活费省一部分来买书,比如什么《爱如烟花、只开一瞬》、《拿破仑传》、《蚂蚁革命》、《蚂蚁时代》、《世界中篇小说集》等。我在贝塔斯曼办了一个会员,而最令人愉悦的时光就是翻阅贝塔斯曼邮寄的读书推荐期刊,在上面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书,但总是经费有限偶尔买一本。
而在这个时候,我也读了一些世界经典名著,比如说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莫泊桑的《漂亮朋友》等,而那时的书,有很多这种知名作者的合集,全是盗版书,很多都是砖头厚的一本,字印得极小,而且还有很多错别字,这无形中就给我500度的近视眼又加了200度。
等到上大学的时候,那个在高中极为憧憬的有几十万册几百万册的图书馆,便成了我常去的所在。而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却常看的是现当代作家的经典小说,什么余华、阿来、麦家贾平凹等等。在大三的时候我接触了南方周末的一个编辑,他颠覆了我的读书观。
记得有一次和他通电话,他问我:你都看些什么书?
“看了好多书,可以说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书我都看了个遍。”
“比如说呢……”
“什么余华呀、格非呀、阿来呀……”我又举了几本他们的代表作。
“那你看完这些书,有什么感受呢?”
我有些沉默,因为你要短暂地去总结一些小说的心得,确实有些肤浅,而且不知道从何说起,是讲小说的情节呢,还是讲小说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问题呢,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显得自己有些卑微,这是第一次在读书的问题上我如此窘迫。
然后南方周末这个编辑,也就是我读书史的贵人就苦口婆心地告诉我,要读一些能让自己思考的书,能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政治经济的经典书籍。他开始让我试着去读一些与小说无关的书,并让我每读一本,就写一些心得。从此我就开始了我的读书思考之路,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朱光潜的《美学三书》、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何兆武的《上学记》、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朱苏力的《送法下乡》等等,那个时候我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还在豆瓣上写了很多读书心得。大量的阅读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和我看世界的方法。许多年后,我遇到另外一个人,印证了我这段极为特殊的读书史,她说: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看一些能让自己思考,能让自己成长的书,而不是去读一些令自己愉悦的书。
读书有各种目的,有打发时间、有获取快乐、有收获知识、有思考、有反醒,但是我觉得读书应该是有层级之分,简单的就是读书获取一种感观上的快乐,再进一步就是从书中获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再高级的就是自我思考,我觉得这就是阅读的层级,也就是阅读的力量。
上班之后,平时闲暇的时间便变少了,这个时候很少再静得下心来看几本书。这个时候是买书大于多于看书。书架上的书比任何时候都多,没看的书也比任何时候都多。各类视频APP的流行,各类电子书的盛行,手机占用了我们的大部分碎片化时间,读纸质书竟变成了一种奢侈和情怀。
是的,读书就是一种情怀,是捧着纸质书,闻着书香,听着书页翻动,时而欢笑、时而沉思、时而焦灼的一种状态,而保持这种状态就是不断地书写自己的别样的读书史。未来一定很精彩,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