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金先生周二晚上看这部电影,看到一半,时间就过了12点。虽不舍,为了健康,还是暂停,下次再看。但是巧了,金先生出差,周四才回来,而且周五也有事岔开,没有看成。周六,我们去了京郊的一处民间福利机构——天使之家。
于是乎,电影中的弃婴,和现实里的弃婴,在我脑海中某处重叠起来。
双人观影推荐指数,以下维度可供参考(满分5星,为0.5分)
面巾指数:
爆米花度:
电影的名字叫《小偷家族》,福利院的名字叫“天使之家”,二者共同的地方,就是都有一个“家”字。家是什么呢,问一个有家的人,恐怕不太能一时清楚说上来。而对几岁的孩子,家可能是一个房子,以及至少一个可以抚养TA,供TA衣食的人,一般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
家是一处可以回到的地方。可是,《小偷家族》和“天使之家”却是注定以离开为目的。
导演是枝裕和因这部影片备受关注,电影拿奖拿到手软,也不知触了观众的哪根筋。凡看过此片的人,不是沉重到完全沉默,就是压抑到极度无奈。反正一连多日,你心里是无法痛快起来的。恰巧我和金先生又在去了天使之家的当天,看完电影的后半段。这种情绪简直就被碾压到尘土里。面对孩子们的笑,我们脸上肌肉被牵动式地笑着,内心却感到束手无策,仰天长叹。
也许给福利院捐些钱,跟那些先天有疾病而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们,玩耍几小时,给我们和孩子们都创造了暂时的和谐。可一想到暂时,那种无奈就更加深刻。就像这部影片里,警察问“爸爸”,为什么要教孩子偷东西,“爸爸”回答:我只会这个!警察问“妈妈”,孩子们叫你什么?“妈妈”回答:是啊,叫我什么呢?值得多一笔的是,这一段,安藤樱演技爆发,成就一段教科书级别的经典。不到一分钟的戏,她没张嘴,就把整部电影里充斥的心酸、艰难、绝望、冰冷,全部融在自己的精湛的表演里。眼泪恰到好处、手指恰到好处、鼻子恰到好处、甚至腮边的泪痕都恰到好处。好吧,这么说,还是在赞赏她的表演,我必须承认自己词穷。因为她没在表演,她在感受,她在带着我一起感受。每个经历过无奈又释然的女人,就会这样一边流泪,一边擦去。心中如紧系一条铁链,在泪水中给自己松绑,直到整个灵魂获得解放。
《小偷家族》讲述一群被原生家庭遗弃的老中青幼,重新搭帮成三世同堂的样子,在一起过日子的故事。我不想研究影片本身究竟要探讨什么问题,甚至有什么社会意义。它只是领我去到一个,狭小局促、呼吸都困难的屋檐下,做了一位隐身人。我的视线被挤到墙角,看着一家人晚上陆续回来,围坐小饭桌,热热乎乎吃饭;看着小男孩领着新收留的小妹妹,熟练地走进便利店,偷糖果,偷水果;看着“爸爸”和“妈妈”在夏日一阵暴雨中,被唤醒激情和肉欲,纠缠结合;还看着“姐姐”在色情服务场所,安慰一个男孩子,他从身体到心灵都与自己一样正受着伤……画面里的种种,平淡极了,人人脸上都有极度复杂和极度简单的表情。即期待,又害怕,即温暖,又冰冷。
如果说人生的幸福在于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群人至少在小男孩儿被抓之前是有归属感的。可是,他们迷失在价值感这一环。小男孩再次偷水果,为了掩护妹妹的逃脱,故意被抓,故事进入高潮。
导演才不紧不慢地交代起每个人的来处,这一段,注定了大家,怎么聚,就怎么散。一个貌似家庭的非家庭,也许有这么几年长成了家的样子,却来不及注入家的灵魂,因为爱要习得,要经历某种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过程。小偷家族,显然没有这个目标,过一天,算一天,甚至听到烟花的声音,都始终没有看见一片烟花。尽管那期待和幻想的幸福,已经短暂地绽开在每个人脸上。可真的短暂啊,短得跟烟花一样。
影片结束后,为头脑里浮现的却是“大白”——我和金先生在天使之家见过的小姑娘,四岁左右,我蹲下来的时候,她自然地坐在我腿上。然后,她用冻裂地小手搂着我的脖子,开始玩儿我的头发,结果引来五六和孩子,围在我身后,一起用手指绕着玩我的头发……
心情之沉重,不必多言,只嫌自己弱小,能力有限。心再有余,却无法尽力帮到孩子们,这一点陪伴,更像是对我的洗涤。临走,我们留下一些不多的捐款,用金先生的话说:
我们不知道能对孩子们有多大帮助,可至少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未被人遗忘。
2019年3月23日 第六期 金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