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期
霍 文 瑶 专 栏
最近在我们幼儿家长沟通群中,有很多家长提出了一个相同的疑问,我在这里给爸爸妈妈们做一个系统的分享和解答,希望可以给到孩子们真的帮助。
问:我家孩子是可以互动的,也会说话,每次让他叫谁他都可以叫,但是在外面,又不会主动和人打招呼,这是什么情况,该怎么解决和处理呢?
拆分问题
这个问题虽然是一句话,但其实是要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和处理的,我们一起来看下。
首先,前半句:孩子可以互动,也会说话,每次让叫谁就叫谁。
说明什么?
说明孩子是有语言表达能力的。
但是我们看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不应该看他说出来的话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说出来的话是什么功能。
比如说,“让叫谁叫谁”,代表孩子具有很好的仿说能力。也就是说,当我们说出一句话时,孩子可以模仿我们说出来的句子。
- 你叫“阿姨好”。
- 阿姨好。
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代表孩子可以在自己有需求的时候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不能代表他可以在看到别人时主动做出语言方面的社交互动,这是两码事。
接着,我们看问题的后半句:但是他见到人却不主动打招呼。
说明什么?
说明他无法主动发起打招呼的这个语言互动行为。
而想要主动对人打招呼,是需要一定的先备技能的。
首先,他要在见到人后,有社交方面的兴趣,具备社交的动机。只有拥有了社交动机,才有可能会产生主动打招呼的这个语言互动行为。
比如,他看到一个邻居叔叔,他喜欢且愿意和他交往,有想要和他互动的动机和意愿,才会有可能主动叫出“叔叔好”。
其次,如果孩子可以打招呼,那么他一定可以准确地知道对面的社交对象是谁,也就是说,他可以准确地命名。
比如,有一个爷爷站在了他的面前,想要让孩子主动地叫出“爷爷好”,那么他首先一定知道这是一位爷爷,这就要求孩子有基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他可以分辨对方的性别、年龄、甚至是职业,同时也可以恰当地给到这些对象对应的称呼。
解决问题
所以,通过对问题的拆分,我们就已经明白,“主动叫人”绝不是简单的仿说,更不是简单的接龙式对话,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教授孩子应当具备的技能。
一、找到兴趣,创建动机,给予辅助。
我们要先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人,这些人会成为孩子想要进行社交互动的动机。
这个人可以是他班里最喜欢的同学,也可以是小区里他最喜欢的邻居阿姨。
当孩子在对面这些人主动发起了打招呼行为后,我们也一定要及时给到他鼓励。
比如,如果打了招呼,就可以和小朋友多玩儿一会儿;
或者,提前给邻居阿姨一个糖果,当孩子叫过“阿姨好”后,我们可以拜托阿姨将糖果送给孩子。
这两个例子都起到了强化的目的,会让孩子更有动机,更乐于去发起社交互动行为。
二、语言辅助,撤出辅助,独立互动。
当孩子有了社交动机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辅助孩子去进行打招呼的这个行为了。
比如说,我们发现他看到了自己很喜欢的那个阿姨,并且有想要打招呼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在他旁边很小声地提供一个语言辅助,说一句“阿姨好”,让孩子也模仿我们说出“阿姨好”。
接下来,同样还是通过提前和阿姨沟通,给到孩子一个他很喜欢的,也恰当地回应,比如抱抱、糖果、山楂片等等,以此给到孩子强化。
最后,我们就要慢慢撤出辅助了。我们可以只语言辅助一个字,比如说“阿———”,然后等孩子自己补充完整的句子,叫出“阿姨好”。或者稍稍拍一下孩子的胳膊,给他一个提示。
这样逐渐撤出辅助,孩子就会慢慢完成独立打招呼的行为,也才算是真的学会了主动打招呼。
总结:
1、孩子有语言表达能力
2、孩子无法主动发起语言社交互动
3、找到孩子感兴趣且有社交动机的人
4、辅助孩子打招呼,给强化,并逐渐撤出辅助
看完今天的内容,您有哪些想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