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
Elton: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五)
钱浩
“歌式音乐观”,是用听歌的欣赏习惯来欣赏一切音乐,这是一种思维定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歌咏之。——《诗经》
音乐源自人的情感,音乐最早的形式是人的歌声。
歌式音乐观是由人类发声特点决定的,人类的发声必然会受到人体的局限,这些局限决定了声乐的基本特点,也决定了我们的听觉习惯,人的肺活量有限,唱歌必须像说话一样有断句,所以对我们的耳朵来说,音乐不是单音组成的点的集合,而是一条旋律的线。
声乐符合人类发声的这些特点,符合我们的听觉习惯,在听器乐的时候,我们也会寻找类似声乐的旋律,期望它像歌曲一样流畅,如果器乐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就会觉得它不好听。
人的发声原理,跟乐器有一个根本的不同,我们发声的时候,除了嗓子参与,嘴巴也会参与,嘴唇、牙齿、舌头的活动让嗓子发出的声音变成语言,可以传情达意,这是任何乐器都没有的功能。千万年来,我们早就习惯了声音可以表意,一听到音乐,就会关心它到底在表达什么,也就是这首乐曲“说”了什么,这就造成一个结果,我们总是希望音乐有意义,会根据意义来评价它,因而音乐总是被当作文学来看待。
歌式音乐观源自人类发声的物理功能,是人的天性;而音乐艺术的出现,要归功于自然科学以及数学,是人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