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北京漂泊有近十年的人来说,我并未有那种刻骨铭心的落寞感伤,反而拥有着说不清的被容纳,被理解支持心愫。上大学时,在北京最好的外国语学校,虽然那个时候需要自己承担学费生活费,但是北京诸多的机会以及自身能力的自信让我也能够如鱼得水,在那个异乡城市,我第一次觉得同频道之人相处的愉悦,也第一次感受到教育机会的优势。这恐怕是因为我出生在南方一个离异又重组的复杂家庭缘由吧,所以作为北漂,我是幸福的,至少不会过多在乎那些无关紧要但必须在乎的人或事。
真故,是我一直喜欢的媒体平台,曾经也尝试过将自己的生平事迹用文字阐释出来,但迫于文笔有限,从未敢投稿。此次,终于有机会漫游在书籍的清香中经历那些真实故事,《新北漂叙事》一书,就是讲北漂人的真情实感,无数次打动我心灵,触动我心底最敏锐的柔思。看着如今在先生的故乡扎根,听着当地方言的环境,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向往曾经的北漂生活,毕竟大家都说普通话,都属于北漂,一样的生活处境自然有相同的话题,不似如今。
看《职场掉队的中年人》这一篇,我既同情周昭这个快四十岁男人的处境,又有些推己及人,我害怕自己到这个年纪一无是处,所以在年轻之时,我时常告诉自己要不断的提升能力,让自己处于不被淘汰的优势境地。年龄有时并不是问题,但确实是思维观念精力脑力等各方面的受限条件,尤其在这个不公平的社会,女性如果想要独当一面,在职场上开辟新天地,其实要比男性更难。所以,随着生活经历的不同,时光能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年龄增长,更应该是能力心性成熟。周昭能够被公司正常录用,说明明面上公司根本没有年龄歧视,只不过他自身抗压能力,调解方式不够成熟,我无法在可怜他人同时给予帮助,只能引以为戒,时刻提醒自己所思所想要不断提高。
在《去红螺寺烧香的男女》这篇中,看着那些原以为会天长地久的爱情最终还是无疾而终时,我胸口很是憋闷慌。我深知人的一生,无论怎样都会有不满意之处,但是我却不由得思索起当初是怎样的勇气让我毅然决然在北京嫁给这个河北男人,隔了半个中国的老家多少年都没有机会回去。原以为爱情是支撑所有的导火线,可仔细想来也只不过是屈服于命运的颓废罢了。人的一生,在缅怀过往之时,通常都会要反思惆怅些许,然后继续前进,目的模糊行程坎坷的走完接下来的路。人生这一条漫长而又短暂的路,实则总是挫折重生,我只能数次安慰自己要学会安居乐业,安贫乐道。
北京有太多寂寞孤独,也有太多自私冷漠,没有人会关心你从何而来,是否会永远生活在北京,有些离开可能预示着悄然而至的永远分别。可是在那个《我的校花室友》里,我看到了两个孤单人互相慰藉最终成眷属的美好佳缘。燕妮是校花,也对男女情感有着独特的思考模式,可是却最终与“我”做家人,也许是因为不幸的原生家庭,也许是因为唯有“我”不计较任何得失的在她身边。其实,我很是羡慕欣赏这样的感情,说不清是有多么长情的告白,但绝对是经得住柴米油盐的平淡。
北京欢乐谷,我不知道是何时建立起来的,但是它一直存在于我旅行项目表里,只可惜迫于各种客观主观因素,北京欢乐谷的大门朝哪个方向开我至今都不知道,心中只能一次次告诉自己等孩子们大点一起去。似乎有形无形的告知自己,有了家庭孩子之后,就不能够独自潇洒,只要说得上是吃喝玩乐的,最好都带着孩子们。成年人的世界,总是瞻前顾后,看着《一个人在游乐场》这一篇文章,我也想要突然之间走进游乐场,仿佛进入一片尖叫池,每个人都有想要释放的东西,我也想亲身经历一下无所顾忌的释放压力,或许只有北京欢乐谷能够接受成年人的些许情愫,还不用担心别人会笑话吧。
成年人很多事情并非需要时刻提醒才能做到,譬如朋友圈就好像突然之间就丧失兴趣一样,不再关注。扪心自问,朋友圈对于如今的我而言,已经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也不会太在乎是否需要关闭它来严格要求自己。“互联网时代,大家喜欢粉饰自己的生活,但过度沉迷不是好事情,那只是生活的工具而已。别人的生活也许丰富多彩,但我们终究要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让别人羡慕的生活”这是我看《关闭朋友圈后的第二十一天》最认同的感受,发朋友圈是一场思想博弈,一旦发出,满足自我,虚无的同时,又陷入恐与别人格格不入的矛盾状态。回想起自己曾经数次思索千遍,删了写,写了删,谁只可见的朋友圈,笑着想自己终于成熟稳重起来了。
《新北漂叙事》浓浓的伤感,似乎在提醒我流落他乡的孤寂,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无论在何方,都会感觉惆怅的人而言,北京还是无比宽容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无论是现如今还是在北京打拼,亦或是因为凡尘俗世逃离北京,北漂是一个隐晦词语,可是我们又深知,人活一辈子,怎么可能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总会遇到各种不如意,既然如此,何不放开心胸,自然而然的走进岁月静好路程。其实,我们所热爱的,就是目前最理想的生活,前方道路未知,勇敢走好当下每时每分。北京,这个超级大都市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这些躁动的灵魂得以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