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开放了生三胎的政策,耳边经常听人在讨论是否追生一个的话题。
有的老人就希望有一个大孙子,催着儿子媳妇要儿女双全;也有的是父母考虑到一个孩子比较孤单,想为孩子添个伴。
但大部分的人认为这个政策是适合富人,普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做到,比如说身体情况,经济情况以及个人精力不足,抚育第二个孩子已经很辛苦了,更遑论三胎。这些还是想生孩子父母的想法,还有本身就不想要孩子的,更会觉得有孩子之后影响了生活的品质,而且更不能保证未来孩子一定会对自己孝顺,何必自讨苦吃,还是单身、丁克比较逍遥自在。
除了值不值得生之外,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究竟是在为谁生孩子?我想只有想通了这个问题,才可能做出更好地选择。
从个人理解,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从动物本能而言,人有繁殖下一代的欲望。但现在生一个孩子已经不像过去,只要给口饭养活就可以了。养育中的育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养,不重视育只会给社会带来大量的底层人士,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二、养儿防老,这种想法大部分来自于老年人。这是一种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产生的观点,但因为现在劳动人口流动性太大,已经不适合年轻人。
三、相爱的两个人为了有个爱情结晶,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育观点,但有时候相爱的双方可能更重视对方而忽视孩子。
四、为了利益家族的延续。有的婚姻是出于商业或权利联姻,这种家庭可能会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在情感的付出上可能会缺乏。
五、为了爱,避免孤独。人是一种情感动物,既需要爱也愿意付出爱。一个人孤零零的,不被他人需要,会让人感到绝望。只有感受到爱和需要,才会让自己感到满足。
六、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渴望父母子女其乐融融的生活,担心人生缺乏这个阶段以后会后悔。但绝大部分的决定都是有得必有失,孩子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欢乐,但也有无尽的烦恼。
最后、是为了国家。国家颁布这个政策是为了缓解我国的老龄化扩大以及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劳动力缺乏不仅无法发展经济,也造成了养老问题的加重。
独生子女与人口流动的问题,已经让老人从家庭养老走向而社会化养老。我国各类养老福利机构提供的床位目前口只够60岁以上的老人人口的1.5%,不仅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2%~3%的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5%~7%的比例。未来养老的发展必然需要许多懂老年心理的专业医护人员。
但是,多生孩子就能解决老龄化和生产力问题吗?我们中国目前的人口少吗?据2019年的数据,中国人口13亿,占世界人口的20%,但土地面积只占世界土地面积的6.44%,耕地面积只占世界面积的7.7%。从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所占的土地资源比例是较低的。
国家每多一个人,就多一分消耗,现在鼓励生育,十年二十年之后,面临的教育资源,住房条件是否会更加严峻?让听从政策的普通人到时候情何以堪?这是不是一个饮鸩止渴的做法?
孩子贵在精,而不贵在多。解决老龄化和生产力问题,不更应该提高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机械化,让人从繁重的体力工作中解脱出来,才能更好地照顾老人与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