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记得老师在教科书里这样教过我们,关于这个哲学命题,我们都清晰地记得题目,只是不记得老师说的答案是什么。
形色匆匆中,走到三十的路口,生活很平淡也很舒心,可是我知道在没有任何痛楚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丧失某种东西,我希望自己能觉醒到这种凶险的时刻,于是内心开始提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哪有问题能难倒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于是我日夜连赶着翻阅谷歌、百度、知乎,各种职业生涯观点、测试做个遍,但最后像只四处找家的流浪猫,哪里看起来都不是归宿。我迷失在自我的找寻中,看不清未来的样子。
于是现实常陷入困惑,混了好几个学校, 除了是个万精油,我到底有啥核心竞争力?发现自己既不会SQL,也不会PS;excel会用却过段时间就要重新百度计算公式;PPT总在做,却总在结束时觉得哪条线哪个框特别不顺眼。不过那没关系啊,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什么时候都是可以努力的年纪,于是我像头乱撞的苍蝇,什么都学学,心理学、PS、H5、烘焙等尝个遍,但无一能坚持下来的。
我的耐心去哪里了?我的坚持已殆尽?想想都觉得可怕,就像是提前看到自己未来的容颜,镌刻着没有内省没有进步的皱纹。于是再咬牙坚持几天吧,不过仍不过是敷衍的坚持,寥寥几日便终结。
既然如此,那就任由自己吧,就像吴晓波所说:人生如草,活的就是“从容”二字。何必那么累,让自己踏实的前提不应该是时刻有重负呀,就像读书总觉得有压力的节奏才踏实,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从容之下也可以顺渡学海呀。
但从容的步伐依然如一岁小孩学走路,随时没有预兆地跌倒。我想起了学生问苏格拉底的一个问题:人生是什么?苏格拉底让学生们从一个果园走过,每人挑选一只最大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大家回来后他问:满意吗?学生说: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我们要么选早了,后面还有更大的;要么选晚了,漏过了最大的。苏格拉底笑笑说:这就是人生,人生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因为无法重复,过往的每一步都应该有意义有价值,是过往才让我们最终走到了这里。我终于不再只顾看前方,一来我看不清楚,二来脖子都快看断时,匆忙一年的时光又流走了。我开始看看过往,在过去三十年里,有哪个瞬间我依然记得很深刻,依然觉得很兴奋很自豪?
最清晰的开始呈现:小学一年级老师表扬我作文写得好,因为我用了一个拟人句:上学路上我听到池塘的青蛙在呱呱叫,好像在对我说:早啊,小朋友,去上学要好好学习哦。
六年级我站在舞台上主持六一儿童节联欢会,我脱稿流利地说着、跳着、舞着,我听到那天的掌声特别响亮。
初一我在台上做演讲,关于三月学雷锋,我获得了一等奖,四处狂欢乱跳。后来一个老师告诉我,我的演讲把“干涸he”,念成了干涸gu,从此,我希望以后我写的文字没有自己不会读的音。
高中我一边面对繁重学业,一边在花季雨季里感受青涩与纯真,三年时间我写了六本厚厚的日记本,有小说,有散文,有各种胡言乱语。像一张大网,网住了青春时光里的繁枝根叶。
翻开铺满厚厚落叶的记忆,才发现埋在最底的,才是我最初的热爱,那就是文字与分享,坚持与自信。原来那就是流淌在我心中的河流。
兜兜转转,最终我们或许都会重操就业。因为再琐碎的日子,都有机会真正碰到自己的内心。
重操旧业,不是为了终究必须出人头地,我知道我再用力也成不了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我只是拥抱自己喜欢的气味与场景。我不以文字为生,所以不奉承谁的喜欢。你喜欢,是我们的缘分,你不喜欢,那也是我们的相遇。
“谁能告诉我那汹涌的孤独与渴望,是否就是我梦里永隔千里的河流?”愿你也在远眺未来、俯视回首中遇见自己的内心。
张爱玲说: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就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
当心中知道让我眼神不再疲倦的方向时,孤独便已心有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