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我养成读书的习惯挺久了,只是一直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书读完就好,几乎没有对自己读的书进行思考,即
1.作者写这个故事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3.书中的一些事情、细节、人物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是不是在我们生活中有活生生的例子?
4.我们从书中人物所经历的事情上应该学习到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读书不应该是一件令人放松的事情吗?带着这么多目的读书不累吗?确实如果读书的时候考虑这些会很累。但是我要说的是读书的时候把自己沉浸在书中,享受读书的乐趣。读完这本书后,当自己从书中的故事里脱离出来,我们要再次把自己扔回故事里,去思考,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里面的人都经历了些什么?把自己再扔回故事里,我称之为“反馈”。为什么说是“反馈”?原因有如下两点:
1.反馈自己。每本有价值的书都是一顿可口又富有营养的美餐,读完一本书后就把它丢在脑后就相当于你吃了一顿好吃的,结果出门就吐了,吐的一干二净。所以反馈自己就要让自己的身体把这顿美餐的营养充分吸收,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让自己的思想把作者的思想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将自己需要的进行吸收。
2.反馈作者。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当然不是说不爱读书就没有涵养,这点完全不对的,所以只是针对爱读书的人。每一本成功的作品都凝聚了作者很多的心血,我们用一天就读完的一本书可能花费了作者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所以作者并非只是讲个故事而已,我们需要学会去理解,去思考作者的思想,作者要通过这么一个故事表达什么?如果我们思考了,不管我们思考的结果和作者想表达的是否相符,都是对作者的一种尊敬,也是一种反馈。
《围城》感悟
提到《围城》,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这句话:婚姻像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原本以为这样的话会是书中的主角或者其他人物在经历了婚姻之后得到的感悟,其实只是书中人物闲聊时提到的,因此看到这句话之后就觉得挺普通了,之后很多的内容也没有涉及到婚姻,直到最后一部分方鸿渐和孙柔嘉结婚之后,两人的婚姻才真正印证了这句话。
之所以这次写读后感会加一个前言部分,是因为读《围城》的时候,它让我不自觉的去思考里面的每个人的行为,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因为它所讲述的故事和生活也和我自己经历太贴近了。
读《围城》得出的三个结论:
1.有些女人很能伪装,婚前婚后完全不是一个人(可能女人看男人也会有这种想法)。
2.男人不可以穷,不可以上进。
3.婚前可以正常谈恋爱,但是绝不能胡搞,婚后更不可以,总之别胡搞乱搞。
书中内容不再赘述了,上面三点就是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了,简短却很受用。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维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