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人为的降低了学生的成绩?
在波兰,有这么一种奇葩的升学体制,学生升学到一定年级的时候,有关当局认为他不是上大学的料,将来应该当一名工人,那么这名学生就会被送到职业学校去,出来当一名技工。
这个“当局”,为学生的未来都提前规划好了。
结果呢?
结果“顺其自然”学生的成绩,果然“不出所料”一落千丈,“当局”自以为是一项“好政策”。
其实,这是受“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响。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思维模式”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对智能的模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另一种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这个理论是经过试验的,从美国65所中学中抽取12542名九年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控制组),实验组看一段关于人的智能不是固定的,只要愿意学习就可以变得聪明,而控制组没有看这段视频。
试验结果是:期末考试,实验组比控制组高出1%的成绩。
你可能回想:这也太扯了吧?随机偶然发生的吧?看一段视频就能提高成绩?
你说这是不是一定的呢?那不得而知,但是,思维模式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态与行为。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一项任务、测试时,更多想的是是否证明自己行不行,万一搞砸了就是自己不行,这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任务当做是一次机会,是一次提高自己的机会、学习的机会。
今晚,我问儿子一个问题:
“你说聪明人是天生聪明呢?还是经过学习之后变的聪明的?”
我儿子答:“人是天生聪明的。什么爱因斯坦、霍金......”
我晕......他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我猜)。
据说,以下这段话,能够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不错啊!这次做得很好,看来你下了很大功夫!下次继续!只要你努力,什么事都能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