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朋友,我讲了几十年,还打算一直说下去:一个女子,必须先凭双手争取生活,才有资格追求快乐、幸福、理想。无论如何要有职业,因而结识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对象,届时,可以结婚生子,也可以独身终老,这叫做选择,亦即是自由。
……亦舒
在中国,不结婚(尤其是女性)会受到极大的压力,我大概想了一下,最大的压力或许来自于以下3点;1. 家人的持续担忧(生命的陪伴与生育)2. 亲戚朋友同事的异样眼光3. 自己心中的孤独与忧伤。
亦舒在《承欢记》里说毛咏欣看她一眼,“你我受过大学教育,年纪在三十岁以下,有一份职业,这样的女性,已立于必败之地,在父母家,在办公室,在男伴之前,都需忍完再忍,忍无可忍,重新再忍。”承欢问:“没有例外? ”“咄,谁叫你知书识礼,许多事不可做,许多事不屑做,又有许多事做不出。”对未婚女性已是如此严苛,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婚姻中的女性要求更让人匪夷所思,女性结婚=24孝媳妇+不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带孩子看孩子+一辈子完蛋了。
中国社会还是比较传统的,保守势力占据优势。结婚仍然是家族和社会舆论给个人的强烈要求。但是,现行的婚姻制度以及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对女性无异于一种催残。稍有慧根的女性,走入婚姻之前都会犹豫再三,要找到一个能够相伴一生的人,不难;但是要找到一个在精神层面契合度高又能相爱相守一辈子的人,不容易。从来就没有完全一致的三观正,三观基本相合就已非常难得。
一个好的伴侣,不是孤独时候的陪伴,也不是传宗接代的道具。对方的存在,让你明白你是被懂得的,让你犹豫时仍有向前进的勇气,也让你甘愿忍受孤独与悲伤。若能如此,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结不结婚,还有什么重要。
若仅仅是一个能够相伴一生的人,只要明白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互动的。可是,在变化中维持秩序,很累啊,你不觉得吗?
于我个人而言,我真没有什么需要隐瞒和避讳的东西。我不需要刻意地把自己割裂成灵与肉两部分,我坦然而愿意接受很多与我并不一样的存在,所有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我只是厌恶繁琐与多余,婚姻能给予我的东西,我已经体验过,已经完全完全地知道了。对我来说剩下的人生也许已经不再漫长,除了恋爱与婚姻,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人这一生,任何选择都跟跟结婚一样。你以为的一切痛苦和幸福,都不会发生。不管你结婚不结婚,有没有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无聊中度过的。只不过不结婚的是闲得无聊,结婚的是累且无聊而已。人这一生,不断地在做选择题,每个人选择都会不一样,选择背后的原因不一样,但无论怎么选,最后把自己的日子过成怎样,都是无数个选择综合起来的结果。不由结婚这一个选择决定。
人生,其实就像一次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总不会太舒服,不管你怎么折腾,有没有伴,依然也不会太舒服。能让你舒服的只能是要不有钱坐头等舱,要不身体好睡得香。
然而,不管怎样都要坚持到最后
——结婚是一段人生,不结婚也是一段,所以不结婚,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