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东北大学校歌》
每一座牛逼的城市,必然会有一座或多座高格调的大学,北京的清华北大、上海的复旦大学、广州的中山大学等,它们都是这座城市的文脉所在。对于沈阳来说,东北大学也是这里的骄傲,它的光辉历程,丝毫不亚于其他名校。
东北大学校徽
东北大学校歌刻石
中国东北自古多武少文。1921年初,奉天教育厅长谢荫昌向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建议:“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大学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1922年春,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以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基础开办理、工两科,以沈阳文学专门学校为基础开办文、法两科。1923年4月19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立,时任奉天省省长王永江兼首任校长。
1928年张学良任校长后,先后捐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约180万银元,用于扩建校舍、高薪礼聘著名学者、购置国外先进实验设备、资送优秀学生出国。实行男女同校,增设学院,延聘教授,大力发展体育。一批著名学者如章士钊、梁思成等在此任教。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和建设人才,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大学北门
东北大学旧址位于北陵的东南,如今辽宁省政府大院内。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主要建筑各具特色,保存完好,为近代优秀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1年6月25日,东北大学旧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每天上下班,都要顺着西北-东南流向的新开河行走,总是从省政府大门前经过,但一直没有意识到其中有东北大学旧址。2015年6月21日,端午节第二天无事,计划前往东北大学看看,原本以为旧址就在南湖校区,可在网上稍微搜索一下,就发现自己的印象是错误的。东北大学的旧址其实距离我的住处很近,顺着新开河步行不到10分钟,就到达省政府南门外。
辽宁省政府南门
流过东北大学旧址前的新开河
东北大学旧照
看到很多参加婚礼的车辆,依次驶入政府大院,我也跟着往里走,却被武警拦下,询问参加何人婚礼?当得知我是来观看东北大学老建筑的,他瞬间转变了脸色,一口咬定不许随便进入。出示任何证件都无效,只有回到单位请示领导,在网上进行预约,得到批准后才可以进入。想在门口冲里面拍张照片,也被立即制止,并且威胁要砸毁相机。只得远远地隔着河流,拍摄几张外景了事。
上午在沈阳市图书馆看书,直到接近下午才离开,一直向西沿着文体路,就来到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从南门进入,大门上张学良所题写的“东北大学”四字,格外的显眼。进入校园内,依次参观了这里的重要建筑,尤其是东西中轴线南北两侧的大楼,都是建国初年的建筑,如建筑学馆、机电学馆、采矿学馆、冶金学馆等,坚固方正的石质建筑上,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中国土木建筑的元素。
冶金学馆
采矿学馆
建筑学馆
机电学馆
信息楼
在中轴线中部的绿化带中,可以看到一尊彭达烈士的半身铜像,也许很多东北大学的学生,也不知道他是谁。彭达本是建筑系二年级的学生,为了保护人民财产的安全,在与匪徒英勇搏斗的过程中壮烈牺牲。此外,在不远处的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东西相对而立着张捷迁校友和宁恩承先生的半身像,大群大群的毕业生们,在这里愉快地拍摄毕业照。
图书馆
在整个中轴线的最东端,是一座以刘长春名字命名的体育馆,一侧还有他的雕像,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毕业于东北大学体育系的“中国奥运第一人”。1932年7月,张学良校长出资8000现洋,资助刘长春参加第10届奥运会。虽然由于海上多日漂泊,体力早已大受影响,未能获得任何名次。但是作为第一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刘长春的名字必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铜像
张学良出任“东大”校长之后,对体育教育异常重视,增聘体育教员,组织学生代表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1929年第14届全国运动会在东北大学举行,东大破8项全国纪录,夺得男子田径赛第一名。东大足球队、篮球队还远征日本进行比赛。东大学子以其强健的体魄驳斥了“东亚病夫”的谬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全校师生悲愤已极,被迫走上流亡之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师生先后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一路求学,一路斗争。
1936年初正在西安任职的张学良将军,筹资15万元,在今天西北大学校园的位置,修建东北大学校舍,并在礼堂基石上题词:“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至九一八,懆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如今这块石碑,依然竖立在西北大学礼堂的大门外。
西北大学礼堂(2010年拍摄)
张学良题词碑(2010年拍摄)
1938年春,日军轰炸西安,东北大学被迫由陕入川。1938 年7 月, 奉国民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40年,著名学者金毓黻到东北大学创办了历史研究所。1942年,东北大学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东北集刊》、《志林》收录了师生数百万字的论文。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东北大学60位师生,被授予烈士称号。1946年东北大学迁返回沈阳。1948年6月东北大学再次迁北平;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东北大学终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从西门离开东北大学,继续向西北,经过南湖公园,来到不远处的东北解放纪念碑。纪念碑位于一座环岛中心的圆形广场内,主碑呈三角形子弹状,边沿金光灿灿,白色的碑面上,是彭真亲笔书写的“东北解放纪念碑”几字。碑体三面风格完全一样,外侧是顶部相连向下呈三角形环绕的拱带,象征着东三省人民欢庆胜利的场面。
东北解放纪念碑
从沈阳东北柳条湖的九一八纪念碑,到如今南湖畔的解放纪念碑;从1931年日军攻占沈阳,到1948年辽沈战役解放,17年黑暗坎坷的历史岁月,永远不能忘记。
2015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