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写(一
2020年的11月份,马上就要结束了,2020年的一年时间也就是尾巴的37天了。今天,我把自己在简书上一年多来写的那些专题做了一个小结,数算了下,有35个(待再整理)。如果要给这些专题结集起来,取一个名的话,我想就叫《思维的1.0村落时代》。
这一年多时间里,我延续不断地运用写“九股文”的思维模式和写字模式,每个九天时间里就围绕着一个主题来想,来思,来写。在九天之内能写多少就多少,写到了九天时间就截止,就停止一个专题的思索,然后做一个了结,重新进入到下一个“九股文”中。这样子,每个月可以有三个思索主题出来,那么算来,一年差不多就是36个。
那么,到底有没有那么多的主题,在够量着在我去思索呢?或者说,我只不过是在做着无话找话的瞎想乱写呢?
应该不是的,所有的思索都是有意义的。
这样的思索,本身就是一种坚持,所有的坚持都是有意义的。这样的思索,本身就有着数学模型的形式存在。语言可以胡说八道,数学的模型一旦建立以后,就可以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有形构建,这就好似,勤劳的蜜蜂日常建造着他们的蜂巢模型一样。
这样的思索,本身就是构成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是没有意义的,生命的所有意义,就是在寻找的生命的意义。
一年又一年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一年又一年的所有意义,就是在一年之中构建成模型的而存在着的意义。
坚持着一年又一年地写下去,以构建成有序的数学思维模型,以放飞出毫无拘束的艺术思维。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一年的写(二
前几天的早晨,小女儿和我一起出去晨跑,一路上她一边跑一边不停地跟我探讨她感兴趣的探案话题。我却一直在告诉她跑步的身体前倾与呼吸的要点。后来,我发现还是干脆听她说吧,我们父女俩在木兰溪跑道上,一边跑一边听着十周岁身高167cm的女孩,叙述着脑子里奇奇怪怪但仍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案件”。
这两天,又听小女儿说她正在写她的探案小说。并且时不时地询问一些很是平常的汉字形体怎么写。小朋友这些年来总体的文字阅读量是不多的,更多的输入,可能是看视频。现在,她想要把头脑里面的产生的虚构故事转化为汉字出来,必然的会产生一些文字障碍。
我想,只要她能够保持着这样的,有逻辑关系案件故事的虚构热情,文字形体的陌生生疏应该会被她逐渐攻破的。
那天,妻子高兴地跟我说了一件事情:晚上,看到小朋友给三年级学生写的一篇下水习作,感觉比她以前的习作要进步了很多。
我想,这应该算是很正常的,原因是她已经从内心中兴发出了写作“探案小说”的热情。不写文章不读书。她因为自己要写探案小说,就必然地自然而然地促使自己要去不断地阅读,不断地输入世界上已有的探案小说方面的视频材料和文字材料。经过这样的自我刻意练习之后,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她的习作能力一定会得到大的提升,习作水平是必然会得到超越的。
如果,小朋友能够保持着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的功课学习任务之余,又保持这样“书写”热情。持续着“一年的写”,那么,她的脑神经某方面的突触枝,她在某一些思维方面,会必然的转向数学或者艺术方面的自我突破。
当然,小朋友目前还不太愿意把自己的探案习作,拿出来和她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分享,她更愿意把自己的“手写创作”和他的同学去共亨。只要她有她的读者群,有她的粉丝群,就足以支撑起她的创作热情。
等到有一天,能够与她坐下来,愿意聊一聊她在小学的一段很长时间里,对于老师根据教科书要求布置的习作,总是无法热情起来,无法主动叙写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我们都会很理性地分析出,原来,确实是存在人性中的自我需求和人类脑神经生长的原因所在。
一年的写(三
转变一个观念,改变一种思维。
我们现在简书上写字,也像在某个地方吃饭,住宿,穿衣,租车一样,那么在这一年时间里,是要给这个地方交钱的,比如说交900块钱,人们都会觉得很正常。
我们在简书上面写字,我们的文字住在简书平台上,简书帮我们保存的这些文字,简书运用区块链技术,给这些文字打上了时间戳,形成了版权时间认定。一年时间里,我们向简书平台交900块钱,这样算起来,很多人可能就会接受了。
昨天,我看了“007不写就出局”入群的写字规定,在时间上7天写一篇,坚持写7年。坚持写了7年以后,写者们就约定一起去南极。当然,经过7年之写后,至于在原子意义有没有去南极,已经没有什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写者们都会找到思维意义上的人生南极。“007不写就出局”在这一点上的提法非常好。
给写字定一个原子意义上的目标去向,这样就有了目标感,就像当唐三藏去取经的自我介绍:贫僧唐玄藏,自东土大唐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
一年又一年的写字,如果没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感,确实很容易迷茫,如果没有一个规则,确实很容易出线出局。
当年,唐僧的取经路上,何止九九八十一难,艰苦卓绝。但是,他最终能够到达目的地,拜上佛祖,并取到真经,确实与他的一出发时给自己订上一句目标自我介绍是有关系的。我们都是凡人,确实无法像唐三藏一样,克服重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从2003年开始,因起跑步,因为跑步中总有一些脑思维的活动很活跃,跑完之后,喜欢坐在电脑的键盘前双手敲打出字,得到释放出头脑中的那些想法,尔后大概是坚持到2009年。在那前后的6年时间里,跑步是断断续续,写字也是断断续续,但是,在跑步与写字上,确确实实地积累下很多的量。
从2009年到2017年之间的9年,跑步也基本上断了,写字也基本上是断了。
所以,从某个方面去分析,哪怕是一种再良好的习惯,也有可能因为思维上的转变,因为外在环境上面的变化,从而出现习惯上的改变与消失,当然这种改变消失,有可能只是一种潜伏。
最近的写字,应该是从2017年年底重新开始复苏起来的。这一次复苏的起因,当然也是跑步,而复苏的空间是在简书平台上。
这样算来,重新开始写字,也有3年了。从原来的写6年,到断了9年,又续上3年,现在的点,是离着南极方向还有几度呢?可以知道的一点是,不管是几度,就是在不断地靠近着南极指向的维度,只要是出现偏离的时候,就会形成自我的调整。
改变一种消费的观念,形成一种商业的思维,在简书平台上持续不断地写字。
一年的写(四
现在来看,现在看来,只要还有一口气,只要手机有点电,有点信号,保持着每天在手机上,在简书上面写个100字,应该是算不上很难的事了。哪怕是手机没有电,哪怕手机是没有信号,哪怕是没有手机,只有一小片纸,一小截铅笔,也要坚持着写上100个字,作为一种习惯,作为“一年的写”持续不断的一种坚持,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这样的日更已经是坚持了接近三年,这样的日更,是建立在十几年来已经有9年左右的“一年的写”基础上,是建立在写过了百万字的基础之上。
这样的日更,总会让我再次想到日本的书道家井上有一,想到井上有一的那个开旧货铺的父亲,想到日本在明治维后的百多年的时间,倡导着全民每天记录的国民习惯。
一年又一年的一年的写,每天着“一年的写”,可能仅仅只是一种习惯而已。我们不过分地去夸大这种习惯的向上力量,但是我们一定低估了这种习惯的向内心深处延伸的浸透力。
今天,总感觉自己是很不舒服的,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内心里,像是这样的时候,其他的事情可能都无心无力无法去做了,但是持续着“一年的写”的习惯,还是让自己愿意入写,从而获得了一种难以言说清楚的安静力量。
写字可以让人安静,或许跑步也是的。今天报名了福州2020年马拉松全程。报名福马的参加通过概率要比厦马高很多,也就意味着今年12月20号,可以再到福州的闽江畔去安静的跑一下马拉松,完成了“一年的跑步”。
一年的写和一年的跑,会持续不断在我接下来的生命中的一年又一年里。
一年的写(五
一年写出一本书,一年跑个马拉松,用这两个一,来驱动每天的写字,每周的跑步。
早上,在左小腿受伤还没完全好的情况下,出去跑了跑,跑了6公里,在小区边上木兰溪跑道旁的两个草坪上,环跑了两个草坪以一圈400米的形式在恢复缓冲跑。
在跑步的过程中,我在想着,不管是跑步或者写字,应该要找到一种模型,来“定型”人的习惯,才能得以持续。
很显然,我们的古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传统时代里,已经懂得了用模型概念了,“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用规矩的模型来复制方圆。说起来《九章算术》的起源是很早的,但是后来并没有发展出成为一套严谨的逻辑推理体系的科学来。
这里面,如果要去推论一下,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年的写(六
一本书20万字,一年的写,每天要写600个字左右。简书平台上面的企业家写者蒋坤元,一年要写出好几本书出来。蒋坤元写字,都是在每天晚上2点多睡醒起来写,写到凌晨4点多就完成了,平均每天要写出1000多个字。蒋老师一年要出两本书,这只是他的业余兴趣与爱好,他的主业是要经营着他的企业。蒋老师白天里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他的企业经营与管理上。这样子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地写,一年又一年地企业经营,蒋坤元老师已经写出了四五十本书,企业经营积累了的上亿元财富。
蒋坤元的写字积累,财富积累,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真实案例,这个案例和“007不写就出局”的终生写字倡导之间是可以无缝对接的。“007不写就出局”写字倡导,聚集国内很多的写字者。蒋坤元写作的粉丝团,现在也非常的庞大。“007不写就出局”写字团的原子目标是写七年然后去南极,蒋坤元写作的粉丝团的原子目标就是写一年可以去参加蒋坤元的出书签字活动,因为蒋老师每年都出几本书出来。
人类从古至今不断地延续发展,那么到底积累下什么呢?
《圣经》里面讲到一件事,就是当毁灭世界的洪水来临时,只有一艘诺亚方舟,人们在进入诺亚方舟之前,要选择性地带上一些东西进入诺亚方舟。可想而知,我们人类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进诺亚方舟,除了身体之外,能够带进去的,就是人类认为是在长期生活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最应该带进去的东西了。
假设真实出现那种情况的时候,蒋坤元老师不可能把他的工厂都带上进入方舟,蒋坤元老师写作粉丝团成员们,也不可能把他们所有的物质财产都带进方舟,同样的,“007不写就出局”写字团的成员们也是面临一样情况的。当然,那时,方舟上也不可能用来容纳人类日积月累下的纸质书了,但是可以带上比特存储的字节之书,与一纸书的目录。
这个问题就是张首晟教授当年在斯坦福大学带研究生时提出来的“带上诺亚方舟的信封”问题。张教授2016年在混沌大学给企业家们讲企业生存的第一性原理时,把这个问题作为课程案例的一条主线。
我们作为个体,或者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持续着一年又一年的写,本质上就是在不断地寻找着个体生存,企业生存的一条主线。沿着这一条主线,会探寻到第一性原理。
一年的写(七
都是写字,主动地写,与被动地写,带给写者的大脑神经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早上听樊登讲书美国作家《内在动机:自主掌握人生的力量》后,获取到一个词语叫疏离。一个被动地写字,那么TA就是处于“疏离”的状态。而且,引发人处于疏离状态的外因很多,总结一点,不是处于内在动机引发的动作。
主动地写,之所以能够长期地坚持持续着,一年又一年,就是因为写是写者的内在动机引发的。
压鸡生无蛋,强扭的瓜不甜,这些话都比较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内在动机是什么回事,是比较准确的形容。
当然,《内在动机:自主掌握人生的力量》这本书持续到文末,没有也不是让人完全地随着自己的内心,随心所欲于内在动机之中,而是通过讲述神经学心理学的内在本质,让人们学会改变一种思维,更多地和社会融合在一起,过着一种相对主动的,相对自由的,相对自主的,相对能够自我掌握的人生的力量。
这样的一种自我掌握人生的力量, 一定不是看一本书或听完人家讲一讲就可以获得的, 一定是要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一年两年或者几十年,而且要把经历进行叙述,达到有迹可循的反思。不写文章不读书,是因为要写文章,要写出自己的经历的内在驱动力,而致置自己开始更有效地不断输入。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一年的写(八
每天都要写,一年365天写下来;相比于每七天写一篇,一年写下了54篇,我更倾向于前一种的方法。
写字这种事情,原本是很好玩的,但是在很很长的时间里,在很多地方,被一些人,被一些阶级给封闭着,给制造了重重障碍,给设置了道道难关,于是,一些本来喜欢写字的人给弄得不喜欢吗?
现在来看,学校,现代的学校就是一个制造不让人喜欢写字的重重地方。
这个观点,提出来,一定会遭到很多人骂的。学校是一个教人读书识字的地方, 怎么会反而成一个不让人喜欢写字的地方了呢?
关于这一点,只要做一个调查就可以有个依靠点,现在待在学校里的老师,学生,有几个保持着一年的写呢?
那些保持着一年的写的人,又有几个是待在学校里的呢?
其实分析之后又觉得道理很简单, 学校就是凭着自身是在教人读书识字,从而过多地担负着读书识字之外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就是这些道道,就是这些完整一套的看似完整,完美的要求,在不断地扼杀掉人们喜欢写字的天性。还好的是,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学校那套教育的扼杀,却刚好保存住自我教育那套自我培养的存在。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一年的写(九
此刻,今天的太阳已经坠入西边地平线了。这样的日落点,是我从小时候就一直看着的,看了整整几十年。当然,在这几十年里我是看过了很多的日落点的,只是来来去去之间,总是又回到,小时候看日落的生活地周边十公里的圈内,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一年的写”这一主题又是写到(九了,这种以日出日落之间写上一段文字的方式,会让人产生一种的轮回感,或是一种波浪感。主题刚开始写(一(二的时候,有一种从某个地方开始出发,向远方而去,从一个谷底向上走,走到某一个高处;然后慢慢地到了后来(七(八(八的时候,又觉得要开始回归,不能漫无边际的向无边而去;又觉得要开始下落,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波澜曲线。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