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了一光年
我们走了一光年,可我们谁都不想在谁的记忆里成为滞留太久的帆船,而是愿做那一颗不明不暗的星星,陪你到这一光年的结束。
拾贰 提前告别,我怕没时间说再见
习惯提前把自己置入一个境地,比如告别,或者说尤其是告别。
1.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还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地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鸣,日复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我喝光了几瓶威士忌,啃着面包,喝着水筒里的水,满头沾满沙子,背负旅行背囊,踏着初秋的海岸不断西行、西行。”
“我已成为过去的人。你眼前存在的不过是我往日的记忆残片。我心目中最宝贵的东西早在很久以前就已寿终正寝。我只是按照过去的记忆坐卧行止。”
零零散散的看,在毕业之前。向往渡边君的大学生活,或者说是羡慕吧。阅读、酒吧、旅行。青春里应该有的张狂与情感经历,我都巧妙的错过,这也是一种能力。
痛苦的青春里的回忆,最好的朋友的离去,是割舍不下的情感。木月的自杀,直子精神反常的离开。最后只有绿子孩子般在等待。通过生培育死,不断的阅读和写信,渡边选择记录开心的事给直子。还有如同不定期爆炸的炸弹一样的回信与等待。
都说时间和新欢可以治愈伤痛。如果没有就是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记忆消除不了,留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沉淀成泥沙,永远封存。他选择去旅行,生死难辨的一个人的状态。重返正常生活的结束是给绿子打电话。是新欢还是珍惜眼前人?告别,从悲哀中挣扎出来,重新恢复爱的能力。尽兴与放肆。找到有趣的人共度余生。绿子总是说渡边说话方式与他人不同,是独特的。大概是指吸引力与另外一种有趣吧。
好朋友都说对于旅行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和你一起的人。这个也对,不过我还是想要一次一个人的旅行,去看看大海或者沙漠或者草原或者其他,总之是没有去到的类型背包客的旅行,苦行僧的奔跑都是愿意看到的镜像,至少在心里不止一次的出现。要去的,会去的,答应自己的要去执着。
一般喜欢在一个地方发发呆的坐着或者闲走。有时候心里又会装很多事情,不能完全的放开去游玩,或者工作也是,需要变得专注起来。
其实最喜欢玲子说的下面这句。
“祝你幸福地活下去,把我这份和直子那份都补偿回来。”
2.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某种情况下,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它,不料沙尘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你再次变换脚步,沙尘暴也变换脚步——如此无数次周而复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的不吉利的舞。这是因为,沙尘暴不是来自远处什么地方的两不相关的什么。就是说,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径直跨入那片沙尘暴之中,紧紧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尘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大概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有时甚至没有时间,唯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在高空盘旋——就想象那样的沙尘暴。”
豆瓣作者伊心Jenny是这么理解的:走在沙漠里的人。沙漠比沙尘暴还要空旷无边,但我得走出去。
而在前段时间我写道:如我们所愿,大家都走向了沙漠的中心,听风还是淋雨,都不再回来。
真正的沙漠还没有去过。只能是比喻和想象。从绿地进入沙漠,再重新走出来。这样的选择之后,总归是意味着痛的。空旷无边,听风淋雨,找不到方向。沙漠就在身边,不断的进入不断的逃离,走进来,走出去。
命运是怎么的捉弄人都可以不在意,说这个还太早,体味不深都是臆想。如同你看到的新闻是他人想让你看到的,你关注的就会以为是你的全世界。但这不应成为全部的,不是吗?
偌大的世界,找到一个回应是那么不易,所以选择坚持。
3.
七堇年《尘曲》。
“如此以来,二十年间,末日之后,仍有末日。生命的峰峦,总须路过深不可测的低谷。而这样也不错。日子将过得很整齐。失望将渐渐淡灭,容希望再生。”
“世上痴情一时大有人在,但无人可以痴情一世。无人可以。人言:我自倾杯,君且随意——最深情的话莫过如此了。”
琳琅的日子,慢慢告别。细碎的文字。
用情太深总免不了泪流满面。而我又是那么擅长去伤害爱我的人,无视亲近的温暖和感动。擅长矫情和无情,只要愿意的时候,真的从心里放下的时候。路过低谷,爬过高山,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一步步走,看得到失望的时候,更是我执我心的走。
所以时常自痛与呓语。矫情的人自有矫情的死法,无情的人自有无情的活法。
如同我们都可以跳跃的那么高,绽放想要他人看到的容颜,却不是最终的那一张。可你不愿让他人看到的还是在背后。
“I make you out“(我看透你了),如果这样,那就真的不能继续交往了,人还是需要一些隐秘的痛点和阴影的。自己去琢磨自己,容易沉浸,所以读书所以去行走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不拘泥于小窝里的小我。
“每一个琳琅的日子都似一片粼粼的波光,平静地流逝远方,却只在河床深处才见礁石和漩涡,伺机暗算年少的澄澈和无知。我想,这大概是时光的艺术。”
4.
黄碧云《媚行者》。
“有人对我说,你将我忘记。我忘记,那是谁。忘记是,不知道忘记。记起自己忘记了的时候,已经记得。忘记是,从来未有,将来也不会有,应该有的事情。但不存在,犹如自由。忘记是我生命最甜蜜的结局。”
“所有的创伤,都在此得到治疗。”
不断的忘记,不断的告别。最好的结局与迷幻的梦境,受伤时候的痛,各种各样的描述,感同身受的代入进去。忘记是最好的结局,告别也是。那些说好的后会无期,再也不见,不知道能否真正的去做到。
不去解答,只是诉说。寻找告别之后的自由。
“荣誉、责任。我父亲教我。但没有爱。”
5.
原打算写一篇游记,写了一部分之后发现不是想要的感觉。看了一篇如下结尾的鼓浪屿游记。
“他的存在,只是为了告诉你,这个世间有一种感情可以赢过‘情深不寿’。不问光阴会否似水长流,不顾深情能否寿及年乡。你陪我在,我陪你爱。“
关于感情的事情,我没有太多经验可言。不过有人一起还是挺好的,先开开心心的生活着,有合适的就在一起吧。不能说遗憾什么的,而是大学里的爱情真的可以做到长久,足够的时间去浪漫去相处去了解甚至受伤了去治愈自己。工作了社交的圈子真的小了很多,时间也少了。所以身边有几个朋友都是抓住了末班车的门把手,然后推门而入的在毕业之前来了一场黄昏恋。不知道结果怎样,不管是研友还是学长还是社会人士,那个人出现了就打破了一切的节奏,你的希望你的标准都变得不堪一击。有的时候这么说真的有点夸张,不过按照大家对于爱情的理解,我估摸着就是这个意思。
爱情,战争,死亡,文学艺术关注的三大主题。后两个大家接触经历的较少,所以爱情就成了最重要最大众化的问题了。
有时候羡慕有时候自我,想着不知道多少人都因为期待遇见更好的而端着自己,真是挺悲哀的一件事情。我之前说,自己有时候觉得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真是非常孤独和痛苦的一件事。这是最近时常有的情感状态。这也应该能解释为什么有了物质有了事业有了亲情有了友情,大家还是飞蛾扑火的去寻找爱情吧。因为那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与需求,自然而然的需要。无法控制无法制止的出现。
除了爱情,目前对我来说应还有其他可以赢过“情深不寿”。比如友情比如亲情比如喜欢的文字。
行走在世间,一边看事物的变化,一边看自己的成长。
原诗句: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6.
零散的文字背后看不到欢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是喜欢这样有些落寞孤寂的文字。偶尔的书写,写在无人所及的日记里,陌生环境的微博上。文字是苍白,可你竟还是依赖这中无力感。写写故事好了。他们都说这不应该这个年纪的男生该有的情怀,可还是在流淌。诉说,这样,无他意。
“现在,不触及别人的世界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轴线,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磁场。狭路相逢,的确要靠点运气。在世上,一个人碰到另一个人,总有相似的生活轨迹存在。跟我近似的人,怕是不会有了。不再证明什么,只是自保。最近一个人做了很多事,碰到深信的人给自己失望的时候。或者不能叫失望,只是一下就看开了。开始不再期望。解释,都是虚构。别人不信的。说了半天不着边的话,差句,谢谢。“
那就是触及就意味着打扰,这样也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那个节奏和鼓点,无他物的生活着。我需要,或者仅仅是想要这样。纠结着逃离。勇气足够大,行动足够强。才可以吧。遇见的就想感谢,如同在夜空看到的星星,点亮了曾经的世界。哪怕仅仅是自语的文字。就看文字好了。不期待,不打扰。
上面是在lofter上和一个文字写作者的私信对话,彼此也是没有那么及时的回复。中间部分是他的话。他写诗,有力深刻的絮语,命名为“划痕”系列,第一缕到第三十几缕。
我还无法做到,不是无欲无求,而是看淡一些事情,追逐更为重要的。
提前告别,我怕没有时间说再见。向你,向自己。
“所有的爱恨,为时光加冕,所有的时光,因你而漫长。”
这是豆瓣作者“这么远那么近”的话。
惟愿如此。
初心碎在杯子交错间和时光的长河里,但愿我们都能拼起来,前进。
水西
201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