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教育的面七个迷思。前面我们讲了两个迷思,(都是为了孩子,成功要趁早),今天接着说说五个迷思。(孩子有好坏,做家长的不用学,有爱就好,孩子快乐就好,我要控制孩子的一切)。
说孩子好或者坏,这就是给孩子贴了一个标签。贴标签下判断,这太容易了。那好坏的标准就是你自己定的,一但给人一个这样的标签,要去除这个标签的时候,费的劲可就大了。
我们做父母似乎是嗯做就是了,再加上,总是说没有大人的不是,那就是说做孩子的听话就对了。那果真做父母就不需要学习,不需要觉察吗?显然是不对的。
做父母当然要有爱,要觉察你是由于恐惧才表现出的爱还是真心的爱。这也就一步之遥。有的做父母的会觉得,如果我不那样做,我就不是个好父母,在这样的担心恐惧下,那就是说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现在的教育提倡尊重孩子的意愿,那只要孩子开心就好,于是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做家长的却不敢开口批评孩子,因为担心不开心。如果是这样,那么做家长的就只是在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忽略了自己的责任。
我有能力控制孩子的一切,这时候他该吃饭了,这时候他该睡觉了,这个时候他该学习了。全天候的关注着孩子,丧失了自己。至到自己身体都出了状况,还在那儿做一个老鹰式的,全天候的要控制一切。
这些错误也许我们都犯过,并且还在犯,说改正吧,还改不了。
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才能改变?
造成这种困境是因为我们内心有担心,有恐惧。我们又不去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只是在外界不停的抓取,希望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如果孩子不天天打游戏了,就好了。那果真孩子不天天打游戏,你就没有任何烦恼吗?
你要试着去直面你自己的烦恼,比如说昨天在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就升起了无比的焦躁,这种焦躁就是说无法把这些都看的很清楚明白,越看问题越多。直到今天看到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人生不是炒菜,要等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备齐了才下锅。在生活当中你不需要把所有的都一下子改变,只是改变你觉察到的那一点儿,就可以。
比如说你觉察到,你想把这个问题弄得清楚明白,然而家庭教育它不是一个那简单的问题,他不是说1+1=2,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你想等把这个问题完全都想明白了,再开始行动,那你就不用开始行动了。你只有只在行动当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尝试,一个点一个点的去突破,也许你认识到的这一个点,你做的又有些过头,那你就再稍微调整一下。也就是说的你要看见你自己,你要调整你自己。
不要因为你自己不完美就不去表达,不要因为害怕失败就不去尝试。如果要等到完美了才能去表达的话,那就没有人可以表达了。如果要等到只能是成功才能去做的话,那什么就不要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