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倾听不仅需要“带着耳朵”去听,还需要我们全身心的参与。掌握了积极倾听的艺术,你就有能力充分利用即兴时刻。
一用你的身体:身体倾听
倾听的第一个层面是身体层面的倾听,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
1.通过你的耳朵接收信息。当你处于积极倾听的状态中,你的整个身体都应当参与其中。你的肢体语言会说明你如何与他人相处,并发出信号显示你是否正在倾听他人。
2.肢体语言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更好或更差的沟通者。当我用目光接触你,我就可以更好地倾听。当我的身体转向你时,你会感觉到我的投入。同样,当我关闭智能手机时,表示我会专心倾听。
专注的身体倾听从肢体语言开始,肢体语言会透露你对别人是否感兴趣。放下双手和手臂,将身体朝向你正在与之交谈的人。把头部和身体微微向讲话者前倾。调动自己的声音,使其更具表现力。注视对方的眼睛,即使是小组会议,即使那个人不是在单独和你说话。另外,还要微笑、点头、示好。如果想回应,稍作暂停非常重要,它在告诉对方:“我在思考你刚刚说的话。”所有这些身体行为都在表达:“我在乎你,我想理解你,我想倾听你。”这些身体行为也会鼓励你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对方;同时也会鼓励对方更加开诚布公。
有效的倾听还包括读懂对方的肢体语言。如果有人佝偻着、无精打采,这说明你没有打动他们;有人拿起了智能手机,说明他对你的话充耳不闻。观察人们的肢体语言,问自己“他们看起来是在听吗”。如果不是,那么马上改变讲话节奏、声音或信息。这就是即兴的美妙之处,可以随时调整!
3.身体倾听还包括为谈话创造一个恰当的环境氛围。
积极的身体倾听还需要消除电子产品的干扰。人们很容易被电脑屏幕上的东西吸引。
开会的时候即使你只是瞥了一下手机,别人也会觉得你没有在听(而且,面对现实吧,你就是没有听)。所以,对话的时候需要清理所有令人分心的东西。
总而言之,身体倾听除了要“带着耳朵”,还包括运用肢体语言、创造恰当的倾听环境。
二、用你的大脑:理智倾听
理智倾听是倾听的第二个层面,即全心参与对话、在对话中探索和构建新思想。这一层面的倾听包括创造性地处理其他人提出的想法。
“大脑如果未经专门训练,对任何事物都无法集中精力,专注时间往往不超过几秒钟,更不用说几分钟了。”根据作者的观点,可以通过冥想或其他方式来提高专注力,只有提高专注力,我们才能在对话中处于当下。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这个状态呢?你的意识和你一起在倾听,你的理智在对话中并没有消失,而是与你听到讲话时的所思所想在一起。
1.理智倾听始于全心关注讲话内容。
保持专注的方法之一是“追踪”他人思路,比如列出讲话者的思路要点或者在讲话过程中做笔记。
2.理智倾听涉及探索、引发他人的想法,获取他们的观点。“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还考虑过哪些选择”。
理智倾听包含特意的、有目的、有意向的询问,从而引发更有建设性的对话。这种有目的的探索涉及综合性思考、协作、达成共识和采取行动,它是理智倾听的最高形式。
3.理智倾听还需要留意口头线索。首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的说法“我想说的是……”,留心讲话者后面“第一”“第二”“第三”等证据论述。其次,如果有人在讲话中使用“呃”“啊”或“有点”“也许”等模棱两可的词,说明他的观点还没有完全成熟;如果讲话者使用语气坚定的词“我相信”“我知道”,表明他确信这些观点。最后,在对话过程中寻找“漏洞”,比如讲话者后来讲述的情况与开始讲的不一致或是重要信息明显缺失,那么就需要提醒讲话者填补这些信息“缺口”。
三用你的心:有感情地倾听
倾听的第三个层面涉及与他人情感上的联结,同时不让自己的感受妨碍有效倾听。
有感情的倾听:点头或说“是”“我明白”开始,使用诸如“我能明白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或者“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困难的决定”等话语来表达同情心,这样的语言会鼓励他人打开心扉,更多地分享感受,而不仅仅是分享想法和观点。
有感情的倾听还涉及理解讲话者的非语言线索。这类线索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获取,比如研究对方的面部表情、倾听他们说话的语调、观察他们的肢体语言、体会他们此刻的感受。
你观察到对方有点烦躁、心不在焉(你如果没发现这些变化,那么接下来的谈话很可能不得要领)。此时,你最好问他:“要不我们先到这里,以后再谈?”这样做你就是在表达:你了解他(即使他说“不用,我们继续吧”)。你表明你在有感情地倾听,没准他会和你分享刚才的谈话内容。
还有一些语言上的线索值得注意,如果你在有感情地倾听,你就会很容易理解它们。比如,有人说:“我对这样的做法感到高兴。”你可以认为她的确高兴,或者这只是表示她“支持这个决定”,意味着你有一个盟友。
但有时需要拆解分析,才能真正理解讲话者背后真正的感受。例如,当有人说“怎么着都行”,这个人真正的意思是“我知道你不会在乎我的感受”。
又如,“无意冒犯”的通常意思是“小心点,我会表现出对你的冒犯”。
再如,“我会顺其自然”,意思是“我不喜欢这个决定,但我不打算去争辩了”。
当发现有人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时,理解他们的感受非常重要,同时需要进一步探究问题。
这里给大家提供询问探索性问题的正面例子。
·“你对这种情况感觉如何?”
·“你有其他更好的想法吗?”
·“我觉得你对这个决定有疑虑。”
·“你能再多说一些吗?”
·“你赞同这个项目吗?”
·“有没有我还没注意到的问题?”
一旦你知道对方的感受,就要有所回应(而不是反应)。我们听到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时,很容易有情绪反应。
苏斯博士在《老雷斯的故事》中说“除非有人像你这样关心,否则一切都不会好起来,不会的”。
即使有人做了一些冒犯你的事,你也需要超越这件事,不要启动情绪反应,否则只会造成更多的压力和抵触。聆听并尝试理解对方的动机。
如果有人带着情绪来会谈,我们面临两个选择:(1)在同一层次上与他对话,使谈话成为一场战斗;(2)如果对方情绪爆发,我们首先需要承认这些情绪的存在,努力找到共同的对话基础,针对问题本身开展对话。通过使用这种方法,你将会构建更有建设性的对话,并将谈话推向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