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似乎成为了一种“稀有品”,全民皆缺。
很多家长认为养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学习,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学习用功就行了,其余的,如,孩子的感受、心理需求、情感呵护,似乎都不那么重要,甚至家长会认为,孩子嘛,哪会有那么多心事和内心困惑啊。
实际上,在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儿童与父母两地分隔,由家中的老人带大,或者被寄养在亲戚家中。即便孩子跟着父母生活,由于经济压力,父母双方都需要工作,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晚上下班后的时间,而这短短的时间,还会被手机、电脑、电视等占据,真正的有效时间非常少,孩子的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心里的困惑无人解决,时间长了孩子的安全感会严重缺乏,性格也会出现缺陷。
如果发现孩子经常有以下3个表现,说明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家长再不重视,带来的伤害终其一生都无法弥补。
1.不喜欢麻烦别人
孩子通常是“麻烦制造者”,有一个松散愉快的童年。但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很独立要强,不喜欢麻烦别人。
他们是大人眼中懂事乖巧的“好”孩子,生活上能自己做的事绝不会麻烦别人,哪怕生活中遇到了委屈,也不敢告诉父母,而是选择默默吞忍。因为,在他们心中,父母看重的只是成绩、父母喜欢的只是乖巧,而不是给他们平添麻烦的自己。
2.对自己缺乏自信
有些家长十分吝啬对孩子的夸赞之词,他们认为总夸孩子,孩子就会“翘起尾巴”,教育孩子就应该多多鞭策,才有助于孩子成才。
事实却与之相反,孩子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同,多半是来自最亲近的父母,孩子很在意父母对自己的评价,然而,长期缺失来自父母的认可,孩子会严重缺乏安全感,对自己失去信心,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却因为自卑、犹疑频频退缩。
3.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
父母由于对孩子的心理需求长期忽视,导致很多孩子一直存在心理障碍,比如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长大成人后,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别人稍微对自己好一点,就恨不得将自己的心都给对方,别人要求做些过分的事情,即使自己万分不愿意,也会硬着头皮,迎着笑脸应允。
现实生活中,父母不花费时间陪伴孩子,也不花费时间用心倾听孩子的成长烦恼、心理需求,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够爱他们,自己根本不重要,由于得不到爱的滋养,孩子的安全感就如同攥在手里的水,用不了多久就会全部散尽,长期缺乏安全感,会导致孩子性格出现缺陷,终生陷入心理困境中无法走出阴影。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身为父母,一定要尽可能花费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解决孩子的困惑,给孩子真切的关怀和爱,有时候孩子看似坚强,实际上内心却脆弱无比,趁着还来得及,多花点时间感受孩子的心理波动,参与孩子的成长,别等日后成为不可逆转的遗憾,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