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敬畏和探索之心,今天我读了《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第一部分:阅读理念和价值的前三部分,读完这部分之后,我对阅读的现状,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怎样高效的阅读有了自己的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一)阅读现状
①阅读还未成为全民风尚。
②大多的阅读教学是为考试开展的。
③孩子们还未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导致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的功利性和浮躁,部分教师教学一味输灌,将知识的记忆和背诵等同于教学行为,忽略了教学方法、过程以及思维的训练。
那为什么要海量阅读呢?阅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二)海量阅读的重要性
①高考:阅读量大幅度提升;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并且类型也更加丰富。
②阅读是一切学科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③阅读更注重技巧的孩子,在理解,解决问题时能力更强。
④阅读能力更强的孩子,能够更快地掌握解决问题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⑤阅读不仅能丰富认知,还能塑造大脑。
⑥很多社会问题可以用阅读来解决。
总之,得语文者得天下,培养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养成一种习惯并能够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而然的去阅读应该成为我们作为家长、老师的当务之急。
(三)如何做呢?
①建立独立的阅读体系。
我个人认为我们学校在共读一本书,教师共读和师生共读方面做的比较好,同时对于孩子的阅读检测方面做的也很到位,我很荣幸能够在这样的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学习和教学。
②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应该是阅读推广的"合伙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启蒙阶段,父母的影响非常深远,当孩子入校后,孩子阅读的培养主要在教师身上,同时,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童年时期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根据不同阶段的阅读目标贴着学情教方法,万万不可以"一刀切",进而步步深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自信。当然,政府,社会对阅读的引导和影响也必不可少。
③不但要转变阅读观念,将阅读教学转为阅读教育,还要找到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让孩子阅读时不能够放任自由,一定要让他先有兴趣,然后引导他把阅读养成习惯,进而自创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妙招,最后变成阅读高手,让他们把阅读当做爱好和需求。同时,切记兴趣,阅读量和方法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缺一不可。
④兴趣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前提,量变引起质变,同时高效的方法是驱动。
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广泛阅读,通过发散相关书籍,提倡孩子们读"杂书"成为"杂家"。通过兴趣为扶手,一步步引导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把阅读让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激励永远是孩子持久阅读的动力,我们要肯定孩子的进步,通过交流分享,做笔记,摘要,写故事梗概,真人读书报告以及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愉悦感,这样他们他们才能快乐阅读,高效输出。
这些我让我突然想到我们本学期共读的《水浒传》一书,很多形式我感觉我和本书倡导的方法不谋而合,例如:我通过微信小打卡,录微课和回归课堂,举行水浒大赛等形式与孩子们共读,孩子们阅读兴趣高涨,我至今记忆犹新,接下来我继续努力,争取开展更好,更高效。
加油,行走在阅读的路上,浸润书香,在书中探索方法,始于阅读,终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