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书效果不佳!

目前能想到的有三个原因。

一是阅读不仔细。也就是说阅读习惯不对,具体来来说就是阅读速度快导致的, 比如最开始就属于这类的,虽然达不到一目十行,但阅读的速度也是飞快的。恨不得扫一眼就一篇。

因为看的速度快,所以几乎没有在脑子里留下任何痕迹,所以即使刷完了一本书,也不大会在脑子里留下什么记得住的内容。更何况人的遗忘曲线是很快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所以如果你不想反复的复习的话, 那么就让阅读速度放慢一些,也就是说最好做到“只字不差地阅读”。大多数人看到这个会不耐烦,反正我是看到这个就没有引起一点重视,甚至还有点嫌弃。

特别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慢下来是多么的“逆潮流”的孤勇者。但是有道理往往就是如此,简单到令人一不小心就忽视的程度。

其实换个角度看,慢就是一种快。你通过慢下来阅读,不仅能理解文字的意思,还能促进对文字的思考,而这才是看书过程中最宝贵的过程,只有思考了你才会对这个内容起到是否认同,以及接下来的践行。

而且你理解了其实就不用背诵了,因为那比单纯的背诵的效果更好。反正小时候背诵的诗词短文之类的,几乎没有真正弄懂的,几乎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就连中学学的化学元素表都是,别人都是按节奏背的,我是硬生生拆开来背,有一次老师考完我背诵的都乐了,那时我才知道自己的方法与别人不同。

所以说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多么的有效,既节省了时间有提高了效率。最近不是总是听到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乍一听这不是废话嘛,谁不想!仔细琢磨确实有道理,如把做正确的事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这是如昨天提到的层次思维中的选择,即做事前的选择,而选择方向有误,那么做起事来也会事倍功半,如果选择合适的那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心理带着防备、怀疑的心态去阅读。所以,但凡有点你不认同的地方或与自己之前的想法相反,就会弃之(阅读)或者加重这种防备怀疑之心。

因此,不大可能读懂作者传递出来的内容,更不会读进作者的脑子里,更不会说在其脑子里游玩一番了。也就是说这是属于没读进去,其实与上面的原因在结果上一样。

那为什么会防备!我想从可能从小到大接触的学习方法有关系。比如从小到大就没有从阅读中体会到收获,而且那还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再加上生活和工作是如此的现实,即时不时提醒你去做能即时改变的事情。于是,对于那些但凡做过之后没有立即起到效果的事情都会有防备之心。

综上所述,因此说从看书中有防备之心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老话讲,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里的百不仅是数量上,还是单本的次数上,没有百遍起码也得有个十来遍,而且好书是值得多次阅读的。而且多次阅读还会经历上面遗忘曲线说的事情,也是相当于加深印象,每次阅读感受也会不同。

而且随着个人的成长,理解力也在不断地加强。如我之前看过《认知驱动》这本书,上几周还在朋友圈与人回复说已经忘记地差不多了,最近偶然间翻到这本书感觉怎么说地那么有道理,而且还有些如第一次看的经历。我知道上次阅读的速度快了,甚至都没思考就扫过了(理解的过程都没有),再加上时间一长就忘记了。

所以,如果能在看书的时候放下一些防备、怀疑之心,那么看书的效果会大大提升。你看,其实带着怀疑之心和相信之心做事的效果几乎一致,怎么一致,一个是几乎没结果嘛,如开始怀疑一样,印证了;一个是有结果了,也如开始相信的一样,都是印证了。虽然不见到单纯的相信与否就有相应的好结果, 但这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助力作用。

其实,这一点不神秘,就是不断地重复地作用。依然用上面地遗忘曲线也可以验证,同样地内容在心理不断重复,潜意识就会越来越相信这个事情,虽然你可能感受不到,但是在不经意间你会做出那不断重复后产生地行为。最明显地就是广告了,特别是那些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如“今年过节不收礼啊,收礼只收脑白金”,这给其销量带来巨大的收益。

就如你自己的名字一样,从小到大重复了无数遍,甚至在鸡尾酒上都能听到远处有人在讨论你的名字时,你都会立刻听到。因为这名字对你来说已经太熟悉不过了,即使那么嘈杂的环境依然能够听到。

三是基于以上的内容,没有做出行动,即践行。或者说即使践行了,也是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下践行的,虽然有可能做到了那知识说的结果,但更大的比例不会,为啥!因为你半信半疑的状态下心态就不专注,更何况半信半疑的如何将那知识理解透彻!

即便理解透彻,那么在不信任的状态下,做事的用心程度能和用心做事相比嘛!在之前提到如果遇到瓶颈的时候可以从心态上找找原因,而这也是绝大多数人遇到的问题,上面说了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你不快也会被带节奏。

所以,在这种状态中做事,也会由于不信任做几次就不做了,如果实现了还好说。若没有的话,那么就验证了半信半疑的心态了。这里有个隐性的因素,即时间因素。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去反应,哪里像电视中演的病人吃下药片立刻有效果了!

我吃饭快,所以每次吃完饭感觉没吃饱,但是如果再吃点,过一会儿就会感觉吃多了,所以我这体重一直减不下去是有原因的。

那怎么办,除了做到上面两条说的内容,一是要仔细地阅读“只字不差”,二是要放下防备、怀疑之心去阅读,再就是去践行了,按照那知识去做,而且还不是做一次两次,还有持续做,不仅做还有思考,思考这么做有什么变化,然后慢慢优化调整,再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直至你做到为止。

其实,道理挺简单,但就是如简单地程度给人感觉没效果一样。这不是道理简单地本身地问题,而是认为那简单没效果背后地人有问题,起码是从心态上轻视了那简单地道理,于是去寻找更多地甚至更复杂地道理,但就是不去做。

人之践则无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