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此书,让即将正式成为一名教师的我,明晰了未来的路。正如闫学所说,真正的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新教师据此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途径,正是阅读。阅读是本源性的,读书,教书,写书,贯穿生命的始终。这是我第三次读闫学老师的书,有一种亲切感、信任感,读着读着便被深深吸引了。深深感到教师要成长,要优秀,阅读必不可缺少。
教师为什么要阅读,阅读对教师有哪些好处?闫学老师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闫老师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前两年也曾徘徊过,沮丧过。这时她遇到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为她指引了方向,使她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与书结缘、为伴。是读书帮助她快速走向成功,从教11年成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两年后被浙江省杭州市作为人才引进,这时她深感压力。怎么办?还是大量阅读,更加专业化的阅读,完善了她的知识结构,并造就了优秀的她。
读完这本书,解决了我困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教育教学中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原来是自身知识结构出了问题。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作为一名老师已有的知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的需要,而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非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不可,而且要不断更新。否则,老师难以适应教育教学,对工作产生厌倦。
闫老师认为:“教育阅读重在完善知识结构”,并用自己的阅读经历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
闫老师大学读的是汉语语言专业,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够了。于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她遇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遇见了经典,至此一发不可收,徜徉其间,并广泛阅读教育理论。后来又大量阅读人文经典,一来二去,她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在教育教学上得心应手,自然而然走向成功,成了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成为优秀人才被引进;成为《中国教育报》“2006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成为多家杂志社封面人物;成为《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等报刊专栏作者,出版多本专著……
因为阅读,闫老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当下教师普遍感到累,为什么?因为教师缺少阅读,失去了精神归宿。因为缺少阅读,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束手无策,就心生厌倦。因为厌倦,工作就缺乏热情和激情。教育的特性决定,教育是一个需要热情和激情的工作。只有教师具备了热情和激情,才能创造性地工作。有创意地工作,必定激情澎拜,热情四射。这样的心情,何来职业倦怠?
作为教师如何读书?闫老师阅读的起点高,大量阅读经典是造就她成功的主要因素。其次,有坡度的阅读,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书,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阔大自己。
我读书具有“功利性”。因为我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大量地阅读专业书,来弥补自己“先天不足”。我的做法是“缺什么补什么”,大多阅读比较浅显,实用型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书,达到现学现用。这些书,对我成长帮助很大,从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渐渐地,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教育教学中的底气。
后来,我的阅读范围逐渐扩大,由实用性转向经典书籍,涉猎有难度的书。这些书虽然难读,但内容丰富,见解独到高明,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作为必须要读。当我读朱光潜的《诗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王阳明的《传习录》、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等书时,很多地方读不懂,读不下去,只好放下了。
当我读到,闫老师在书中引用胡适先生的话:“有许多书,我们读起来是不懂的。一定要读了许多别种书,才能读懂这本书。所以要读懂这本书,便要读旁的许多书了。先读的许多书,好像是种工具。不读书便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并用自己第一次读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几乎不知所云,但她没有放弃,常常反复阅读。同时,也读了许多其他的教育理论经典,还读了很多人文社科类书籍,不知从何时起,再读《后现代课程观》,渐渐读懂了,从而很大程度影响了她后来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实践。
于是,我重拾信心,再次拿起来读,反复读,渐渐地有了一些新认识、新收获。
除了有“坡度”的阅读,闫老师介绍了“叶脉”式阅读,很值得借鉴学习。所谓“叶脉”式阅读,就是“从一条线索出发不断拓展开去的阅读方式,恰似一片叶子的脉络……”
书中闫老师不仅介绍自己的经历,援引林语堂先生的话给人以启发。
“学问是每每互相关联的,一人找到一种有趣的书,必定由一个问题引出其他问题,由看一本书而不能不找关系的十几种书,如此循序渐进,自然可以升堂入室,研究既久,门径自熟,或是发现问题,发明新义,更可触类旁通,广求博引,以证己说,如此一步一步地深入,自可成名。”
俗话说“有了金钥匙,不愁锁不开。”一旦掌握了正确地读书方法,就能不断丰富自己,完善知识结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才能在教育教学中驾轻就熟,才有可能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由此,教师阅读是自身发展需要,事关自己教育生活幸福与否。教师唯有拿起书来读,精神才有的归宿,知识结构才能得以完善,教育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给教师的阅读建议》----闫学
这本书抽了一个下午看完,主题就是阅读。表达了阅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不可否认,多阅读确实益处良多。
如果益友不能常见,那书就是良伴。
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年轻时读过的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之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第一,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这三个板块的知识缺一不可。
第二,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阅读上。
第三,坚持有坡度的阅读。所谓有坡度的阅读,是指书目的选择必须对自己具有挑战性。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应该犹如爬坡。
第四,关注学生的阅读热点。知道学生在读些什么,就能比较容易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与生活世界,就能比较容易地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比较容易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优秀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阳光下读书,梦在书外;月光下读书,梦在书中。
现在有一部分老师一提到读书就头疼,好想感觉这是额外负担,把课上好、把班管好就行了,天天这么忙,还读书干什么?实际上恰恰相反,阅读的书籍越少,自己的管理经验、课堂教学方法就越不够用,班上总是问题层出不穷,因为缺乏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处理起班级问题来就麻烦多了,占用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每天陷在班级“事务堆”里不能自拔,能不忙吗?只有不间断地阅读与学习,才能让自己增长教育智慧、积累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这两年我一直没有间断阅读……
当得知我们学校被审核通过获赠10本《给教师的建议》时,我非常高兴,第一时间向校长进行了汇报,校长指示一定要把读书活动组织好,并专门召开领导班子例会,确定下读书交流的时间,从9月20号拿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到现在共组织老师们集体学习、交流五次(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雷打不动),虽然没有全部读完,但是读书小组的每个老师收获却都是是满满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一些经验、做法为老师们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我最早听说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是赵校长在给老师们的培训会上,但当时也只是一听而已,记在笔记本上而已,其实说实话并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是谁,会后一忙起来也就没有时间去查找资料了,要说真正大概了解苏霍姆林斯基是在去年暑假中国教师报好老师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闫学老师的系列讲座(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的朗诵和解读);进一步了解是在阅读了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真正深入了解是在拿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并静下心来读进去之后,被苏霍姆林斯基深深的教育情怀所感染、更是佩服他对每一个学生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他从教32年以来始终如一的对工作充满激情,对每一个现实生活中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摘录其中的一个片段和大家进行分享:
文中提到……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说:是啊,你把心交给了学生,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可能不止一小时吧?”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实验室的准备,则仅花了约十五分钟。”这种准备是什么呢?这就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地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 ……优秀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正是由于这种经常性的阅读不断的补充了他们的知识海洋……
我们真的没有时间阅读吗?——似乎理论上是对的,的确,每一所学校的活动都不少,除此之外,我们住宿学校还要多一些工作:查午晚休纪律、三餐纪律、洗漱纪律、教研组听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会议、报表等等……似乎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对于一部分思想懒惰、行动懒惰的老师来说,恐怕只剩下抱怨罢了,何谈拿出时间来去读书?也许他们会找出一千条理由为自己开脱。
但我想说的是,只要我们想做好一件事,只需要一个理由就足够了,那就是——坚持。作为一名老师要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堂管理艺术、班级管理艺术,除了平常向同事之间互相学习之外,那只剩下阅读了,只有树立终生终身阅读的观念,不间断的读书、充电,通过海量阅读、精读,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让心宁静下来,阅读似乎是最有效的途径了。
当阅读成为一个人的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求,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想,时间总会有的,古代欧阳修读书——“枕上、厕上、马上。”如果我们也具有这种精神的话,善于利用好零碎时间,何谈没空读书学习?自己不读书,又如何引导学生去读书呢?——少玩会手机、少刷回微信,时间就足够了。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提到的一样“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地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
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群说:“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他还曾提到,教师应该有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
老师们,请不要再说没有时间读书了!每天拿出十分钟的时间来总是没有问题的吧?当我们真正地埋下头来、静下心来能够安静地读会儿书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阅读带给我们的乐趣与幸福,2018继续坚持阅读!让阅读洗涤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增长我们的教育智慧、让自己的心灵在这个充满喧嚣的世界中有一个安放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