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一个身材中等的男人,在单位运动会上获得多个田径项目的冠军,在同事们都为他叫好的时候。他自嘲道:“这都是从小受欺负练就的飞毛腿,打不过就跑。小学三年级之前,天天放学都是哭着回家,被各种同学欺负,第二天继续上学,继续被揍。等到三年级之后,我就跑的比他们快,学习比他们好,渐渐没人欺负我了!”
这个人是博士,在中央某单位上班,前景可期,为人谦逊,学识渊博。他爸爸就是那所小学的校长,他挨打的事他爸爸是否知道,我都没好意思问。
第二个,依然是个身材中等的男人,长相精致,个头不高。参加企业培训,上台就说:“我从小就是班长,当时老师问,谁愿意当班长,我说愿意,就被选上了。我游泳特别好,跟鱼似的”。与这个哥们又见过几次,才听他诉苦,说自己上学时候才五岁,经常挨欺负,旱地跑不过,就往河里跑。从河里上岸依然被人打。不过后来他才智过人,学习成绩遥遥领先,渐渐也就用实力打赢了暴力。
这个人当过培训师,做过企业家,结交很多朋友,思路敏捷,气定神闲,看不出来小时候一脸鼻涕眼泪的样子。
第三个,仍旧是身材中等男人。上学就挨欺负,抹着眼泪回家回家。妈妈说:“你为什么不反抗,他打你,你就打他们呀!” 他说不敢。终于有一天,他被打的急眼了,拿着一把炖刀到了学校,把经常揍他的同学按在地上,在脖子后面用刀背砍了三下。这个被砍的家长去他家找他妈妈,他妈妈说:“你们家孩子打了我们一个学期了,怎么你们挨打就找我们了!”
“他是要砍死我们,你看,还拿着刀!”对方气急败坏。
“那是刀背,要不你砍我几下?”妈妈理直气壮。对方没受什么伤,也带着孩子悻悻离去。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挨欺负了,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
这个人现在也是博士,大学教授,温文尔雅,还是一副打不过别人的样子。
上述三个人是越败越勇的。当然也有被欺负的不敢上学,转学回家的。亲戚家孩子被同学逼迫回自家小卖部拿钱给他们,不给就不让回家。妈妈没办法,安排他转了学才得以继续学业。
孩子的行为,跟妈妈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小学时候,一个男生被女生用指甲挠了,他妈气急败坏的上学校跟那个女生吵架,说如果儿子娶不上媳妇就把她娶走,听着挺恐怖。事实上,那个男生总打扰人家学习,招惹姑娘,急眼了才挠他,而她妈妈对于儿子占便宜的事,则不会跑学校打自家儿子一顿。后来这男孩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娶了一个比那个女生丑无数个数量级的姑娘结婚生子。
事例说完了,是想告诉大家受欺负的孩子有出息吗?莫言还曾经说自己小时候受欺负呢,获得诺贝尔奖也要感谢揍他的同学?
当然不是在鼓励暴力,只能说,孩子的世界里,打架是个常态,被打的和打人的终究都会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受伤、疗伤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快乐、忧伤,优越、挫折,肉体的伤,心灵的伤,都是成长的必经阶段。这里的伤都是肉体和精神能够承受范围内的,超出这个范围,就是法律范畴,无法讨论了。
无论孩子大小,都有自己的尊严,在大人说清楚的情况下,能分清是非黑白。而关于小孩间的交往,都是孩子的隐私,把孩子的隐私公之于众的后果就是,结果不可控,一件小事变成大事,A成了B。
就像多年前,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公务员陪领导出去喝酒,自己妈妈在微博上@上级领导,咨询自己儿子总陪领导出去喝酒怎么办?这个领导当时给了她回复,以后他再也不用喝酒了!
本来想保护儿子的胃,结果呢,动摇的是孩子的位!在保护孩子的道路上,当妈是个危险的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