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哄女儿睡觉,给她讲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故事引发了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寓言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匹小马帮妈妈送东西,他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问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你没问题的。”可是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河水特别深!”小马很为难,他决定回家问妈妈,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自己不动脑筋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蹚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纳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这是著名教育学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论。小马在遇到过河这个难题时,只听别人说水的深浅,最终它也没有明白水到底是深还是浅。作为教师,我们切不可像“牛伯伯”和“松鼠”一样,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应该像小马妈妈一样,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鼓励他们多思考,动手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因为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小马“闻知”河的深浅,最终也没能清楚河的深浅,而小马妈妈的鼓励“亲知”,最终让它明白了水到底是深是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