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东往浅游散记——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也会背出来那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个故事,据说是真人真事,发生在距今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张姓和吴姓两家人为房基地争执,张姓人家写信求援在京大官张英。张英官职相当于现在部级,叫做“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但是,张英并没有如家人所愿,动用权势压制对方,而是回信以诗劝喻家人礼让。家人醒悟,主动退让三尺,吴姓人家被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两家院墙之间便退让出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出名。

      因为六尺巷的名气,凡到安庆,如果不去桐城现场看看,肯定心里过不得。桐城还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所在地,现有桐城博物馆或桐城派陈列馆,这越发勾动人必欲前往之心。

      结果,从安庆到桐城,车程一小时二十分钟,赶到时才知道,桐城古城也好,博物馆也好,陈列馆也好,都一齐在维修,不开门儿。

      好在六尺巷还没被维修谢客,总算不至于彻底失望。

      由路边高标“懿德流芳”四字的牌楼进去,

“懿德流芳”四字的牌楼

      先是个颇有古雅风韵的小园林院落。然后注意到刻在太湖石上张英的诗,发现和坊间流传的并不一样: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石上张英的诗

      这是怎么回事?到底哪个才是正本?

      可能石头上刻的这个才是正本。理由是:这个石刻文本的平仄对应比坊间流传的那个文本要讲究些。另外,再看诗句中使用的数词,这个石刻文本先后顺序为“一”、”三”、“万”,依序由小到大;而坊间流传文本,使用的数词,先后顺序就没那么讲究,而是“千”、“三”、“万”,也就是“大”,“小”,“更大”,随意性很强,不那么讲究。

      有人可能要说了,打油诗嘛,哪那么讲究?可我要说的是,对于烂熟于心格律诗写法的古人来说,哪怕是打油,有些讲究还是会不知不觉就带出来的。

      不扯这些了,我说啥都没用,还是办正事要紧,赶紧去看六尺巷,六尺巷才是此游的主角。

      到了跟前才知道,大名鼎鼎的六尺巷,如今只是一条碎石铺成的百米巷道,两边的围墙都是后来的,

是一条碎石铺成的百米巷道

      而传说中的争执两方,南张府北吴宅,全都没了踪影,只剩两片空地被墙圈着。这就感慨不已了:

      三百年前争为墙

      成空两家已无房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事主吴与张

      争什么争?

      想到一个问题:好象没听说这两家有后人。照理说,这年头,连西门庆都有地方认领,摊上张英这么好的祖先,又有这么光荣的事迹,似乎张姓有什么人站出来沾沾光才合乎常理常态。却音信全无,不大对劲。吴家人更惨,除了留下一个姓,还谐音“无”,再就什么信息都没传下来。

猜疑这个故事的来历了

      不禁猜疑这个故事的来历了。会不会是桐城派的什么人编出来的?桐城派出现时,张英已作古百年不止。那么,六尺巷的故事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出来的?如果可以确定这个时间,这个时间又与桐城派存世时间相若,那么,我的怀疑和猜测就不是没有根据了。桐城派作为名噪一时的文学流派,居桐城而”文都”天下,致力于“懿德流芳”,造些道德模范出来,其实不但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要不然,张英的诗怎么会有不同的版本呢?

      再说了,有一种编,也不能说完全不靠谱。比如,是有六尺巷这么一码事,也有那么一首打油诗,但事主不是大京官张英,而是另外的什么人。显然,这另外的人如果没什么官阶名头,六尺巷的故事就很难传扬和出名。正象我,做了那么多好事,传不开吧?出不了名吧?结果呢,把故事的主角悄悄换成张英,国家部级干部,是不是六尺巷的故事想不出名都难?

      请注意那首诗不同文本的开头,一个是“一纸书来”,一个是“千里修书”。正是“千里”二字把京官张英给指认了;而我认为是正本的文本,开头是“一纸书来”,则透露出真正的诗作者不一定在千里外,很可能就是离得不远的某桐城派文人,桐城派人编故事,就把张英移花接木来了。另外,别忘了,桐城派文人骨子里都是诗词格律,肯定讲究。

      算了,也不必计较六尺巷故事来历如何了,只需记取故事蕴涵的理念价值弥足珍贵便罢。六尺巷现在挂着“廉政教育基地”的牌子,正说明其理念价值至今都有现实意义,并不过时。

至今都有现实意义

      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估计没少用来劝喻世人。可惜的是,我想,恐怕还是拿来劝别人的要比拿来劝自己的要多吧?结果,一边感动六尺巷的故事,一边世俗事体争得不可开交,也就成了不少人的常态了。

      看来,仅寄希望于六尺巷“懿德流芳”而致人人“礼让”,远远不够,还是要讲规矩立规矩行规矩而致凡事都规规矩矩才对。

      大名鼎鼎六尺巷

      礼让懿德世流芳

      还是律法规矩好

      公平人间正义张

      顺便跟湖北武汉人说一声,安庆桐城,六尺巷故事传说地,其实离湖北离武汉很近。过去隔着大别山,湖北武汉人去一趟不容易,现在通了高速,武汉开车过去,也就四个半小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