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街系列:米粑

附记二则

其一  2017.5.24  首遇米粑

漫步校外,水果党,贴膜党出摊如此之慢。卖迁西栗子壮汉流动摊位,一对夫妻已捷足先登抢占地盘。

与男男女女一道,围着夫妇的三轮车,焦急等待。片刻,女人掀开半径极大电热圆烤锅,里若干圆形白色米糕呈现开来,伴随米香缓缓地升起,女人看准时机翻动,可见一面被烤的焦黄,空隙纹路依稀可见,不禁让人馋涎。

售时,女人用两个叠加装袋。男人叮嘱小心烫口,手握掌心食之,滚烫热乎,咀嚼不沾牙齿,极好消化。味道,像颇有顺德伦教糕之味。

询问度娘,名之曰米粑,粑,也叫溜粑。大米磨浆发酵,两片合状出售,故也叫对粑,友人曾调侃想象,加豆沙或成铜锣烧,余但笑不语。

其二    2017.9.4  再遇米粑

打褊裁衣的裁缝涵姨,与其姐做起了米粑粑,两姐妹一引一制,薄利多销,初期里脊饼姨对他们近邻帮扶。缝纫机边那口大盘圆锅转动,热气氤氲飘散,米浆众磨具定型,一口下去圆厚软糯,酸中带点甜,是为佐粥良品,不妨登门一试。

于食堂缴网费,虽说一副气数已尽的样儿,入驻了新面孔中有津市牛肉粉。遂追溯典故,乃雍正爷早年奉行改土归流的产物,部分回民远离故土,支迁湖南,米为主食,念面心切,只能以粉代面。这年轮更替,百味融合,潇湘大地上的人民又把饮食发扬光大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老家的书 大约是去年8月22号,和女儿去逛上海书展。一小半天下来收获颇丰,正准备打道回府,见到一本东南大学出...
    张德贤阅读 1,651评论 0 0
  • 每个地方小吃都以其独特的风格驱使着它向外不断传播,作为一个屌丝也能够有机会吃到各种独具特色的小吃,毕竟唯有小吃不曾...
    便利君阅读 5,502评论 0 1
  • 昨天我阅读完《三重门》这本书,从开始阅读到结束让我与作者韩寒距离感觉拉进了许多,因此心里油然出对他的好感。《三重门...
    灯塔水母阅读 371评论 0 0
  • 版权声明:本文系原创,严禁未经许可进行转载,违者必究! 截止到18年3月,一对一辅导了80多位学员找工作,辅导的小...
    墨墨职场记阅读 1,507评论 0 13
  •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见唐婉儿那天。 高三的夏天,照例那么难挨。云来来去去的绕过窗台,偷窥下邻桌的答案,又忘记了告诉我。...
    柏木白阅读 3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