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驾到。
她是某天晚上独自前来机构做的咨询,咨询部主管接待后,跟我们私下称这个孩子为“大小姐”。她的到访也引起了校长的格外关注,总结一下就是家里有钱又有权,务必签下。
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首都工作,从小到大她都由陪学老师照看。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她来到了这个城市。
第二次到访,她是和她的陪学老师过来的。陪学老师对孩子从小到大接受教育的模式,以及学习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
一切的聊天内容都发生在咨询室,因而我不太清楚具体的情况,但他们一定是和咨询主管相谈甚欢的。因为后来在与咨询主管的闲聊中,我大致了解了大致情况。
孩子本人是对机构很满意的,又或者说是很喜欢这个亲和力拉满的主管。她从小一直跟着机构学习,其实是有点厌烦机构。与其说她挑的是机构,不如说她挑的是感受,显然咨询主管给她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而作为陪学老师自然也不会干预孩子的决定,最后只要转达家长,孩子父母同意就行。
那段时间主管与校长都格外看重这一单。别的机构我不清楚,这一次我感觉到了机构看人报价,星级的划分成了看人下碟的工具。
「我把机构情况与孩子意愿给她父母说明了,我们对你们机构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孩子父母的重视点还是不一样的,毕竟他们是名校研究生毕业,所以对老师资历还是有点要求。」
「但孩子想来你们这,我们也会考虑到她的想法。孩子从小到大都跟机构学习,体验下来其实北大、清华、北师大的老师也就那样。所以如果你们这边能找到各科学历还行,人证合一的老师,我相信孩子父母那会没问题的。」
「你看下午能不能把各科老师的资历与证明发给我。」
新的兵荒马乱开始,各部门合力想的各种方法,却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这意味着,天上掉下来的钱接不住。
最后是咨询主管以信息不方便在网上流传为由,拖延了一天,又一次邀约到访。
当即我就觉得有些可笑,敢报价,却没有与价格相匹配的实力。学历决定论是不完全科学,但高价买来的不是名师却是欺瞒,这就是欺骗消费者。
我不知道她们最后一次的面谈经过,结果就是家长不满意老师资历,这个单没有成。
我们是他们咨询的第一个机构,后来我听说她们去了另外几家机构进行过了解,其中一家机构给她找了三位不同科目的名校老师进行免费试课,他们报价更高,一节课便上k。
最后一次听说,是咨询主管最后的一次跟单。
“大小姐回首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