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直在娘家照顾媳妇护胎,前两天侄子满月,按当地风俗弟媳要带孩子回娘家住几天。本应该弟媳的爸爸来接,怎奈那天阴雨、气温偏低,我便开车护送,在弟媳家客厅正门对着的案几上摆着全家福合影及今天要讨论的油画。
其实并非第一次看到这幅油画,虽然记不得在哪里见过,但有种很熟悉的感觉,叫不上名字,便问弟媳,不确定的回应说叫抱瓷女,很有名的,好多场合都会摆放。
西方人怎么会画出这么美的东方神韵
对油画一窍不通,甚至想法都是老古董,感觉这么有名的油画肯定是洋人的作品,真是无知的崇洋媚外。当时还疑惑的问弟媳,西方人怎么会画出这么美的东方神韵,甚至是怎么能欣赏、理解与西方女性美有着天差地别的东方审美?
当时与伯父闲聊,哄抱侄子,转身就把刚才荡起的好奇涟漪引入暗流。
抱陶女的美
查询资料才知道这幅油画作品的名字叫《陶》,平时口语带冗余又叫抱陶女,作者为中国画家谢楚余,心中关于作者东西方审美的疑惑算是释然了。
双眸黑亮透彻,双唇微启似笑,友善接地气的玉女形象;双臂环抱带有古韵的硕大陶罐;腰间围裙像圣母玛利亚的白纱长袍;背后的水似海非河、山似岛非石、天空是沙尘暴么?好吧,背后的风景是事后才注意到的,太不起眼了。
传言创作源于三个模特,其中有混血模特,作者各取特点,“杂交”出自己认为的美,意外的给人一种中西合璧的唯美动人。
也有报道称作者看猫画虎,作品的美完全是作者想象的样子,部分面部器官采用西化的特征;由此作者对外称未使用模特,世上未有双全法,抱陶女仅此一人。
不得不说,我很认可作者的审美,算是作者的拥趸。
抱陶女的坎坷经历
自古红颜是非多,抱陶女子坎波折。
作品一经创作,便被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商家盗用,作者举起法律武器自卫,商家用昧着良心赚来的暴利聘请“高级”律师防护,你来我往,官司打的旷日持久。个人对战集团,结果可想而知,作者被磨的成熟了、豁然了、不得不“就这样了”,事后采访称此事“不堪回首”,由此可见一斑。
抱陶女的美被太多人认可,而成为中国油画史上被翻版盗印最多的油画作品,作者欣慰之余是该高兴呢还是高兴呢?
为什么油画主题以儿童、女性居多
查询资料后,这种疑问像白痴一样的向外人暗示我不懂油画,甚至头脑简单;就像井底之蛙感叹天空为何如何狭小、狂风暴雨如此柔弱、阳光,哦~,没有阳光。
油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世间万物、天马行空等都可以是主题。为什么会有上面的疑问,因为我的世界太矮小,只是偶尔路过教堂或查看圣经书籍时看到油画的只言片语,这类油画以儿童、女性居多。
讲个冷笑话: 玉米地里,田头玩耍的儿子问爸爸,为什么咱们农田只有玉米?
少儿不宜
白痴同上。
再讲个于老师的冷笑话: 于谦年经时与一姑娘处理对象,两人靠背不语,女方娇羞地问你在想什么呢?于谦答,与妳想的一样;女方大怒,转身离去,暗骂臭流氓。
婴幼儿处于哺乳期,孩童时只有童趣,青少年时生物正学雌雄,花季就开始处对象,成年就可以有 baby 了,如此循环。
为何是少儿而非成人不宜呢?少儿正大脑发育期,心智、阅历、身体都不足于自立,需要监护人,这个时期的人需要特殊保护,法律也是这么订的。什么叫不宜呢,百科居然只有电影的资料,我的理解是不宜暴力诱导、恐怖惊吓、色情诱惑。
成人是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进电影院看个《古惑仔》出门就砍人,法律可以判刑;若电影院放未成年人进入,导致血腥事件,电影院也要负责的
我是胡言乱语的
不懂油画,但对弟媳家客厅的抱陶女很感兴趣;对油画作者不感兴趣,仅了解了油画作品的创作,全无考虑细节;无宗教信仰,但对儒、佛、道、基督略有兴趣,关于圣经中人、事更无了解;法律盲,尤其未成人法;理科生,学过生物,但已还恩师;纲丝,我讲的是郭老师的相声,与于老师无关。
心智愚笨,敢于自黑(是不是又说错了),对生活充满了兴趣,必须承认,好多的想法是在码字过程中晨雾结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