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头菌来了,看了很多中国的传奇历史人物了,今天我们来说点不一样的,就说说其他国家的传奇历史人物吧。比如朝鲜李氏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成桂。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李成桂出生在元朝辽阳行省下属的双城总管府,李成桂称王后改称永兴郡。
李成桂祖上曾担任过新罗(半岛那一片的古国之一)朝的司空,传了十几代以后,家世渐渐败落,传到李成桂爷爷的爷爷那辈李安社时,因为与其他官员争夺一个官妓闹得沸沸扬扬,被人排挤生活不下去了就搬走了,几次辗转最终在今咸兴(现在归北边的朝一方管)定居。后面李成桂的曾祖父出任了元朝在咸兴的指挥使,成了这一地区的豪族。
他的父亲李子春世袭了祖上的官职,担任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元朝地方一级的最高长官,高丽王朝先后向北宋、元朝、明朝等朝称臣)
1356年,李成桂和父亲帮助高丽王王颛(zhuān)收复了双城总管府,后来又在抵御反元的红巾军入侵中屡立战功,得到王颛的赏识被多次提拔。就这样,他慢慢成长为一个手握大权的大将军。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1388年,李成桂转运的时机到了。
这一年朱元璋的明军击败了控制辽东地区的元军,想把双城总管府属下的铁岭卫(今朝鲜咸镜南道与江原道交界处)划过来自己管辖,便写了一封文书向高丽王通报此事。这封文书让高丽王很不高兴,好不容易才收复回来的双城不可能拱手他人,高丽王便派李成桂等人组军征讨辽东的明军。
大军到了鸭绿江威化岛,看着江水泛滥,士卒们不愿涉水远征,很多都跑路了。相比之下,对岸的明军大败元军,士气高涨,而他们的士卒却跑路了。李成桂知道这是一场没有把握的仗,就上书给高丽王请求撤军回朝,但是奏折被朝中的亲元派打下来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多次奏请无果后李成桂决定实行兵谏,为自己的前途搏一搏。1388年五月,李成桂带领大军回朝。这就是威化岛回军事件。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威化岛回军后,李成桂独揽朝政大权,两废两立,彻底将朝廷大洗牌,为新王朝建立奏响了前奏。
1392年四月,李成桂第五子李芳远将效忠高丽王朝的大臣郑梦周暗害,李成桂篡国称王的最后一道障碍被铲除。
1392年七月十七日,在众多官员的“劝进”下,李成桂即位称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开京城,1396年迁都汉城。
李成桂称王以后,听取郑道传(李成桂的军师,被称为“王朝的设计者”)的建议,确立了对大明王朝“事大政策”。(像属国一样去侍奉大明王朝)事实证明,他们这样是正确的选择,不然很可能已经被大明灭了。
刚坐上王位不久,李成桂就遣给朱元璋上书说:自己不是篡国者,而是高丽王昏庸无道不理国事,还想暗害我这个“忠臣”。本来我决定退隐的,但是高丽王遗妇又再三叫我回去主持朝廷大局,不久后又得到军民推戴,要我登基称王,我一直百般推脱,但是为了安抚民众,我只能顺从民意。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这一波洗白,差一点点就信了。
朱元璋见李成桂这样说,只回信说:“你好好镇守你的疆土就是了”!
这就是来自王者的霸气吗?人家乌泱泱说了一大篇,结果你就回了几个字,果然还是强者才有话语权。
没过多久,李成桂又上书朱元璋说当年出征辽东不是自己的本意,完全是高丽王和奸臣的逼迫,希望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我这种小人物计较。
朱元璋叫礼部回信道:你是顺民心即位,好好安置你们的百姓,不在边境生事这就是两朝的福气了。言下之意就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要是敢挑衅我们的话你就好自为之吧!
尽管李成桂再三上书表明自己的藩臣之心,表面上看着李朝和大明是和和气气的,但私下较量一直都有。李成桂一直想养精蓄锐征战辽东,此外,李朝的有些官员还私下与元朝残部交流。
过不了多久,李成桂又上书了,这次他让朱元璋给自己赐一个国号。他草拟了“朝鲜”和“和宁”两个号,请朱元璋选一个,朱元璋选了第一个,说这个名字好听,而且来源已久,挺好的。
为什么说来源已久呢,相传“朝鲜”这个名称最早是商王朝的箕(jī)子命名的。这个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因为看不惯纣王的暴虐无道,就去隐居了。
商纣灭国后,周武王多次来请箕子出山治理朝政,但他心怀故国,不愿出山,为了防止武王再来找他,就带着一些和他交好的贵族朋友向东方而去,他们一路来到黄海边登上了一座海岛,看这里风景还不错,便将这里称作“朝鲜”,在这里定居。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经过大哥的批准,“朝鲜”这一名称正式成为李氏王朝的国号。
李成桂遣使谢恩,把前朝高丽王的大印交给了朱元璋,还自请更名为李旦。
1395年,朱元璋把李氏王朝列入“不征之国”名单,所谓“不征之国”就是大明不主动征伐的国家,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不能来扰我子民,如果打扰到我了,照样会被打。
不过,虽然国号被批准,但朱元璋始终没有认可李成桂的王位,在“不征之国”名单里,对李氏王朝的注解是这样的:“弑王氏四王,姑待之”。老朱知道,他是造反起来的,万一哪天反水就不好控制了,再说了,李氏王朝内部官员还有与元朝残部私下交流的,老朱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当然,在与明朝进行“事大外交”的同时,李成桂也没有闲着,他在积极的提升李氏王朝的内部实力。对内他继续依靠郑道传等人进行改革,朝中门阀世家的权势不断被瓦解,新朝的秩序也被慢慢地建立了起来。
对外则通过招抚、武力征服周边地区的各个部落来扩大板块,在他的努力下,新朝的疆域扩张到了图们江一带,新王朝的蓝图正在他手中徐徐展开。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他的一系列举措将百姓从高丽王朝的水深火热中拉了回来,赢得了民心,但他还是没能逃过大多数王朝都会出现的情况——父子相残。
李成桂有两任王后,前面我们提到的李芳远是原配王后所生的第五子,但是晚年的李成桂宠爱第二任王后所生的幼子李芳硕,李成桂不顾朝臣反对将11岁的李芳硕立为世子。李芳远为新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抵不过一个幼子,这引起了31岁的李芳远的不满。
李芳远发动政变,将弟弟李芳硕砍杀,顺带把辅政大臣郑道传也一起解决了。李芳远冲进宫里,说是“李芳硕和郑道传意图谋反,残害了王子”。为了大位,残害兄弟这样的剧情我们就见得多了。
这就是第一次王子之乱。
后来的后来,李成桂被迫让位给二子李芳果,就是后来的定宗,自己则被尊为太上王,但朝政大权被牢牢把控在李芳远手中。
但是,李芳远并不甘心,1400年,他发动第二次王子之乱,逼迫哥哥李芳果退位,他成功即位成为李氏王朝的第三任君主。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他的剧本和李世民很像,征战沙场英勇为国,但是却得不到想要的,只能放手一搏。
经过两次变乱,痛失爱子和宠臣的李成桂对李芳远是极其反感的,先后移居到老家咸兴等地,甚至还皈依佛门,想作一个不问世事的闲人。不过,这些都没有如愿。
1402年,李成桂被李芳远从咸兴挟持回京幽居在宫中。
1408年五月,李成桂薨逝,时年七十四岁,明朝赐谥号“康献”,所以也有人称他为“康献大王”。
李成桂五十八岁登上王位开辟新朝,但真正在王位上的时间却只有七年,其余十年的时间都在太上王的位置上,被人架空。
李芳远即位后,立即上书明廷,那时还是朱允炆在位,明廷批准李芳远承袭王位,下诏封他为国王,这算是得到大哥的认可了。朱棣即位后,李芳远也经常派遣使者来明朝进贡,还请求与明朝互市,朱棣见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便再次册封了他,赐给他金印、冕服、玉圭等。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虽然李芳远即位的手段不是那么的光明,但他即位后也大力改革清除弊政,稳固了李氏王朝的统治。
李成桂的一生可以说是起起伏伏了,征战四方,从一个将军到新朝的建立者,这过程很不易,还差点被暗害。本来以为可以安享晚年,到最后却与自己的儿子反目成仇,被幽居在宫中,忧愤度日。
关于李成桂的故事狗头菌就讲到这里,小伙伴们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更多关于他的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