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自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以来,确实一直对明朝崇敬有加,甚至是在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亡国以后,朝鲜还试图联系南明伐清。清朝在中原站稳脚跟后,虽然朝鲜成了清朝藩属国,但除了正式文书使用清朝年号,祭祀、墓碑等特定场合还是用的崇祯年号,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20年代。
为什么李氏朝鲜会那么崇敬明朝这还要从历史说起。自商代箕子入朝鲜以来,历代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多有争端。隋唐时占据辽东半岛的高句丽更是拖垮了隋炀帝,唐朝也是两代君王花了巨大的代价才灭掉高句丽(高句丽不是后来的朝鲜半岛的那个高丽,这是个多民族国家,不是朝鲜族人建立的王朝,只是领土包含了今天的朝鲜半岛。)
隋唐以后是辽国契丹人,契丹人以后是金国女真人,女真人走了元朝蒙古人又来了,每来一个民族朝鲜半岛就是一场腥风血雨。最终元朝征服了朝鲜半岛,但鉴于朝鲜多有叛乱,地形又是多山靠海不利于征伐,于是元朝规定当时朝鲜半岛上的每一届高丽国王必须把王位继承人送到元大都(北京)作为质子,以此培养亲元朝的国王减少叛乱,同时又对高丽征收高税釜底抽薪让其不能积累叛乱资本。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派使者去高丽收回被高丽侵占的辽东土地,高丽君臣欲与明朝开战,派李成桂出兵入侵辽东半岛,李成桂半路兵变回过头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当时李成桂立国拟订了两个国号让朱元璋裁定,朱元璋回书:“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于是李成桂定国号为朝鲜。
明朝相对汉唐总体采用的是回缩战略,对扬威异域兴趣了了,对朝鲜不派遣一兵一卒,又不似辽金元对朝大肆搜刮,对于朝鲜的朝贡也是加倍奉还。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朝鲜也是恭敬有加,两国虽是一主一仆,倒也相处的极为融洽。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日本结束内乱,丰臣秀吉纠结十几万百战雄兵,意欲以朝鲜为跳板踏上华夏逐鹿中原。朝鲜有明朝保护多年未经大战,自然不是日本人对手。当时的朝鲜国王避乱一直躲到明朝境内,而同时的明朝在西北宁夏与蒙古大战,西南播州又与苗疆土司大战,但对于朝鲜的灭国危机万历皇帝并没有坐视不管,他派出李如松、麻贵两次入朝大败丰臣秀吉,助朝鲜复国,而且这两次援朝明军都是自带钱粮军械,没向朝鲜军民伸过手。可以说这一役明朝对朝鲜是有再造之恩的。也就是这次明朝联合抗日,造就了朝鲜历史上唯一拿的出手的战将李舜臣。
明朝对李氏朝鲜的“照顾”是不记成本不记得失的,也难免明亡以后朝鲜仍要沿用崇祯的年号,因为朝鲜对明朝的崇敬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