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聪明反被聪明误 监管放任
经营是在经营什么 品牌价值
麻烦守恒定律 信任基础
共计1718字|建议阅读4分钟
你是否想过,如果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你可以做到不管有没有人监管,都可以根据正常的规定和流程做事,而没有任何放松和偷懒的行为。
前段时间我就经历了一次很深刻的教训,你肯定听过“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很多时候你所处的场景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正因为你自己的某个自以为是的聪明,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反而造成场景朝着不利的方向改变。
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经营”,你会到处听到“经营人生”、“经营爱情”、“经营生活”等等,而这些经营,无不是在强调对于经营对象的计算、得失和利益的考量,好像总是担心在权力之中受到损伤。
因此,强调我们要斤斤计较和谨小慎微,不然就无法得到美好的人生和爱情。
我也曾一度这样认为,从而在生活中、工作中习惯于去计较。就拿我们对于项目经营来说,之前我理解所谓的“项目经营”,就是通过降低技术标准和做减法的方式,从而达到经营的目的,或者是利用偷工减料的方法来降低自身的产品生产成本。
的确,这些做法可以给自身带来可见的短暂收益,但正向之前所说,本来有利的场景会在一次次的“经营”中逐渐转移,悄悄地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而不自知。就像“麻烦守恒定律”,从来麻烦不会凭空消失,他总是会通过其他途径转移到另外的对象上。比如,当我们通过降低标准来实现经营目的的时候,无形中也是在用自己的信用作为筹码的折损行为。
因此,相比较来看,无异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而往往在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或者自身的作弊做法一旦被当事人发现,那么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信誉将毁于一旦,当你在想要重新获得对方的信任,必定将以更大的代价来进行偿还。
所以说,“品牌”绝对是现代商业世界的入门证,而品牌的价值将取决于你在用户心目中的位置。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商家都需要向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珍惜自己的品牌。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同样适用于品牌,看上去一次次行为可能获得微小的利益,但很可能因为一次的失信却直接遭受淘汰,从此失去了自己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和基础。
品牌就像我们个人的名声一样,相比较政府管制或者身边人的要求,让你站在更高的聚光灯下,反而无形中会遏制不良的行为出现,因为当犯错的成本过高的时候,人往往会选择保守的方式。
所以说,从品牌的代价中可以看出,真正的经营并不是说通过损人利己的做法,而是通过不断提高自我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持续地给自己的的产品品牌增加价值,以此让产品具备更大的势能,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认可,并给自己带来更长久的品牌背书和更大的市场成长空间。
同样,做产品做项目都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个体的成长和人际交往来说亦如此。就像你可能常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为了节省些钱,而出卖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低效地工作。类似的行为,看似赚得了相对满意的收入薪资,但是沉没了的大量的成本和时间,以及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浪费。
包括在你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不管是子女关系还是男女之间的关系,我们都要以坦诚相待而不容得半点的虚伪做作。很多的家庭危机、感情危机,通常是在双方中的一方“感情偏移”而逐渐积累,直到最终越来越严重而无法挽救。
当感情出现裂痕,你可能需要用一万个谎言去修补。这也就像“情感泡沫”一样,当没有实实在在的支撑,随着泡沫越吹越大,结果给双方带来的伤害也往往更大。所以,我们都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是否自己在无意识中在给自己的感情增加泡沫。
我们常说要认识并且遵守事物发展运行的底层规律,而做任何事情也需要“以诚信为本”,特别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和商业社会,“好事传出门,坏事更无人不知”。信任危机将给你带来相比较之前更大的危害。
虽然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但也不能因为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基本的道德底线。佛家讲究“因果论”的认知形态,因果相生相依相克,而信用就是构成整个社会形态的认知基础。
所以,当你准备“经营”的时候,你是否清楚自己是在经营什么?
你是否明白你自己经营的筹码是什么?
你的经营应该是从形象到物质的由内而外的增值,而不是让你从物质到物质的表面盈损。
而不管是怎样的选择,你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担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