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分很多种,每一类旅行因为有了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搭档,总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 大学之前的旅行基本都是作为跟随者。总是跟着出差的母亲大人,顺道看看她们认为的美景。但在那个年代,出门条件还太艰苦,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初三去北京,因为没有卧铺票,三人的硬座长椅,我全身舒展地躺在靠着窗户的大姐腿上,母亲大人则像其他人一样,把报纸铺在座位下面打地铺。幸好是夏天,全车人都是这样呢,所以并没有觉得太苦,少年的我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 大二那年,一个人跑去向往的桂林,这也是第一次独自旅行。不是特别害怕,但孤单却如影如碎。尤其是在漓江的游船上偶遇结伴而来的同龄人,分外不是滋味。幸好山清水秀,热情活泼的自己也很快融入他们的群体中,一路有说有笑,那种一个人的失落也就淡了许多。次年,晚一届的师弟也独自去了桂林。问他怎么样,未曾想他说,你也一个人去过,应该很了解那种感受。的确,因为了解,后来的旅行总是喜欢呼朋引伴结伴出游。
- 待到工作以后,周末加班、节假日加班,偶尔的零碎时间只够在海边钓鱼。然后就是结婚生子,好多年没有出过远门。等到孩子满三岁,这才又开始天南海北地跑。但此时的旅行就成了亲子游。最北到了北京天津,最南到了深圳厦门,最西到了四川云南,最东则是青岛。亲子游最关注的当然是孩子的旅行感受,或游山玩水,或重温历史,但孩子们最喜欢的无非是有个伴,然后一起去做大人看来最无聊的事,比如海边挖沙,但他们很开心。渐渐的,也就随他们去了,不再关注一定要去哪些景点,但也会尽可能安排他们去感受每一个城市的特色,可能是小吃,也可能是民俗,但不再赶场式地面面俱到。
- 就在7月,孩子头一回入住可以做饭的民宿。每天玩回来,我们都会去集市上买些喜欢的吃食自己做。虽然累了一天,大多做得很简单,但孩子却安静地等候在一旁。等到饭上桌,总是心满意足地大口吞咽。返程时,孩子头一回说,明年我还要来住这里。
- 旅行也许就是这样,有人喜欢热闹有人独处,有人喜欢酒店有人喜欢民宿,有人喜欢井井有条有人喜欢漫无目的,只要开心就好。